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61

别鲁颂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古诗简介
《别鲁颂》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全诗十二句六十字,通过称颂鲁仲连来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翻译/译文
谁说泰山高,高不过侠客鲁仲连的气节。
谁说秦军众多不可抵挡,他们都摧毁在鲁仲连舌下。
侠客鲁仲连独立天地之间,气度犹如清洒香
夫子你倜傥潇洒,勤攻文学继承鲁仲连的遗
品格如错落盘结的石上古,不为秋霜折毁。
我赠你忠言和镂金镶玉的宝刀,让我们的友谊千秋万代不灭。

注释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策,而不肯仕宦任职,持高尚气节。游于赵国,恰遇秦军已经击败赵军四十万,又围赵都邯郸,魏国大将新垣衍欲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以利害说服新垣衍合力抗秦,终于击退秦军。平原君欲封官,不受;赐千金,亦不受,飘然离去(参《战国策·赵策》、《史记·鲁仲连传》)。
②前烈:前人的功业。

赏析/鉴赏
李白仰慕鲁仲连,是钟情于他不居功,不受赏;既有超凡济世之才,又有功成身退之志和独立不倚的人格。他将鲁仲连谈笑间建奇勋的精神风貌,用不经意之笔写出,充满了钦慕向往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362

秋思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翻译/译文
今日春光如同昨天一样明媚,碧树绿草间,有黄鹂在唧
唧呜叫。但突然之间,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飒的吹来阵阵凉意,让人顿感忧伤。已经进入秋天落叶纷纷
而下,一片凄清的景象。冷的光下纺织娘正在悲伤,只因为秋露渐浓,群芳凋零。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363

登太白峰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古诗简介
《登太白峰》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作者登上太白和太白星悄语密话,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的雄姿壮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愁闷心情。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

翻译/译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而去,飞行于那浮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注释
⑴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山峰极高,常有积
⑵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⑶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
⑷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晋书·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⑸泠(líng):和风。轻微之风。
⑹武功:古代武功县,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赏析/鉴赏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峰高矗入云,终年积,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作了准备。
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十分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人好像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读者有新颖之感。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泠风”就是清风的意思,这种形象自由轻快,有如天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这里用得灵活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似。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他在诗中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诗人心头。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唐诗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364

秋下荆门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古诗简介
《秋下荆门》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翻译/译文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⑶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⑷鲈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⑸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赏析/鉴赏
荆门山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年轻时“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使读者读来没有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365

哭宣城善酿纪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古诗简介
《哭宣城善酿纪叟》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有两个版本,另一版本题为《题戴老店》,两者文字略有不同。此诗作于李白晚年,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在诗中,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全诗虽只有寥寥数语,但以朴拙的语言,表达了真挚动人的感情,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一直为后人所喜爱。

翻译/译文
纪老在黄泉里,还会酿制老春美酒。只是阴间没有李白,你老卖酒给何人?

注释
⑴宣城:在今安徽省东南。善酿:擅长酿酒。
⑵老春:纪叟所酿酒名。唐人称酒多有”春“字。
台:坟墓。亦借指阴间。《文选》陆机诗:”送子长夜合。“李周翰注:”坟墓一闭,无复见明,故长夜台,后人称夜合本此。“

赏析/鉴赏
这是李白凭吊友人的绝句,有两个传世版本,一题为《哭宣城善酿纪叟》,一题为《题戴老酒店》,两者酿酒老人的姓不同,正文文字也略有不同,而内容基本没有差别。这里赏析所引述的文字以前一版本为准。
酿酒老人离开人世间,引起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首句”纪叟黄泉里“,黄泉本是人死葬身之所,可是按诗人的口气,纪叟之死入黄泉,就像搬家一样,既是说他死,似乎又还活着。次句”还应酿老春“,就是说:既然生前他能为我李白酿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黄泉之下,他也应该还会施展他的拿手绝招,继续酿造香醇的美酒。这看上去是诗人一种荒诞可笑的假想,然而却说得那么认真、悲切,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觉得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着二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诗人又沿着前面的思路想得更深一层:“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业,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这里,诗人更为悲切,为了表达这种强烈的伤感之情,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问道:“老师傅!你已经去到漫漫长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还活在人世上,你酿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照这两句诗的含意,似乎纪叟原是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并且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赏识。这种想法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现在死生分离,诗人感到十分悲痛。
沽酒与酿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触,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最令诗人难忘,最易引起诗人伤感。诗人善于抓住这一点,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挚自然,十分感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366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
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
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
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
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
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
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
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
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翻译/译文
从淮南遥望江南,千里碧遥遥相对。
青山高耸在青天之外,我倦行而过,很疲惫。
你是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现在辅佐在地势险要,辖境辽阔,人阜物丰的大郡。
长江豁然中间奔流,奔腾千里直泻江南
你的胸怀也如长江,包纳百川不分小大。
你文才卓越,挥笔霜顿起,诚恳待人,推心置腹,仁爱友善
讼庭里桃李满院,宾馆中贵客满门,车水龙。
不料我这个飘如苍梧浮的人,竟然在这里与你相会。
我是才高而不得圣明使用,命运与时运都不顺利。
独立在山村野之间,竟然在圣明时代空空老去。
不容易得到你这样的知音,抚剑而感慨万分。
我们应当定下九万年的约会,你可别中途先退啊!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367

登锦城散花楼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翻译/译文
译文
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
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
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
昏暗的暮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注释
⑴锦城散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⑵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
⑶珠箔(bó):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⑷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
⑸忧:一作“愁”。
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
⑺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赏析/鉴赏
  全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春初游成都时;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则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十年(722年)重游成都时所作。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368

秦女卷衣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翻译/译文
译文
  天子居住在未央宫,妾卷衣为君王侍寝。妾知道自己没有皇帝的百般恩宠,所以不敢在帝王面前娇纵造次。没有他的约定,即使水至淹没,付出妾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猛熊若对他构成威胁,妾愿为他阻挡。自己身份如此卑贱,微身侍奉君王,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希望君王能够懂得妾的一片真情意,不要因为妾的颜色衰老而遗弃妾。
注释
①未央:汉代宫阙名称。
②紫宫:指天子所居住之处。
③水至:《列女传》:“贞姜者,齐侯之女,楚昭王夫人。楚昭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与楚昭王以符相约,没符不去。于是使返回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④熊来尚可当:这里运用的是典故。汉元帝观斗兽,有熊逃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皆惊走。唯有冯婕妤上前,当熊而立,保护元帝。
⑤日:比喻皇帝。

赏析/鉴赏
  乐府旧题有《秦王卷衣》,述秦王于春日卷衣赠所欢;此咏秦女侍奉天子,忠贞不渝,并借以自喻,题旨皆殊,但仍有一定联系,如皆述后宫之事,此为李白拟古乐府生新之一法。作年不详。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369

越中秋怀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
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
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古诗简介
《越中怀秋》一出自《全唐诗》,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的特点,其中“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更是传为佳话。

注释
⑴越中,唐时之越州,又谓之会稽郡,隶江南东道。
⑵孙绰《天台山赋序》:“远寄冥搜。”李善注:“搜访幽冥也。”
⑶梁简文帝诗:“红蕖间青琐,紫露湿丹楹。”
⑷越地,左绕浙江,江有涛水,昼再上。枚乘《七发》曰:“观涛于广陵之曲江。”正谓此江也。
⑸《汉书·司马迁传》:上会稽,探禹穴。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禹入此穴。《水经注》:会稽东有湮井,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东游者多探其穴也。
⑹《诗经·国》:“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朱熹诗经集传》云:“逝,往也。”《十洲记》:“蓬丘,蓬菜山也。”


⑺《国语》:范蠡乘轻舟以泛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史记》: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陶朱公。

赏析/鉴赏
李白的作品一般而言都十分洒脱脱俗,譬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气呵成,从景观描写入手写起:“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相似。“表达出作者对山之爱,水之恋。同时也描绘出山水如画,山壮阔,水清碧。
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表达出作者出游畅快心情,冥搜、湍游虽为生僻典故,但完全不影响文章清丽,脱俗。而‘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则有景入情,表达出作者在外漂泊之苦,自哀自怜。


观涛壮天险,望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再次以情入景,写出山水险要,借喻世事无常,人生之艰辛。而作者也由此看到了晚霞夕照,徒感悲伤
末句收尾,“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作者在叹息之余,自我宽慰,寄情遇扁舟之上,放浪于五湖之中。
李白,是唐朝作诗之典范,但无人能模仿,正因为他看景之宽,入情之深,出世之洒脱。此诗可见一斑。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370

商山四皓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古诗简介
《商四皓》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前八句写四皓的“避秦”;中八句写四皓的“安汉”;最后四句写世人对四皓的景仰,对四皓的美好赞誉却充满天下,其遗迹也将永久受人景仰。全篇没有奇句,皆本色语;写景之语,笔势奇矫。

翻译/译文
这是四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傲世隐居在南山之中。
高卧在深处,深深隐藏的身世,世人不了解他们的真情。
他们的住所窗外弥漫着青霭,石壁上映着松间的翠色青青。
楚汉似龙虎相斗,正在战争不息,四个老人则躲在这里避世养生
秦始皇失去了贤明的政治,汉高祖夺得天下,坐上了紫极宫。
吕后像阴虹一样遮住了太阳,太子也被影响得险被高祖除名。
四人此时一起出来辅佐明主,使太子忽然羽翼长成。
功成不居功,自有水舒卷在胸中。
他们的深意高情与造化相合,这一深意确实渺茫难明。
四皓的名声飞扬,传遍朝廷,也使世人万古景仰他们的遗踪。

注释
1.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曾隐居于商山的四位隐士,皇甫谧高士传》卷中:“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日东园公,二日甪lù)里先生,三日绮里季,四日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商山:一名商坂、商洛山,又名地肺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2.昂藏:气度轩昂。
3.偃(yǎn)卧松:一作“偃蹇松”。偃蹇( jiǎn):困顿艰难、坎坷。
4.冥翳(yì):深远难测。
5.青霭(ǎi):
6.“龙虎”句:以龙虎争斗比喻秦末战争
7.“秦人”句:金镜:大道,道义。此句言秦失天下。
8.紫极: 紫薇垣为皇极之地,借以指帝王宫殿。此句言汉高祖刘邦登帝位。
9.“阴虹”句: 此句言戚夫人受宠。
10. “前星”句:前星:太子。此句言太子的地位动摇。
11.明圣:指太子。
12.窅(yǎo)冥:同“窈冥”,深幽玄远貌。元化:玄化,造化。
13.飞声:扬名。衢(qú):京城的大道,代指京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有二说,一说李文实认为写于开元十八年(730年)由结婚定居的湖北安陆第一次入长安求职途中。另一说潘民中等认为此诗借咏秦汉之际四皓之事,可能为天宝五年(746年)李林甫构陷韦坚,危及肃宗,有感而作。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着重从气节、范方面赞颂了“四皓”豪迈、昂藏、超凡脱俗的性格特质。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于焉自休息”为第一部分;从“秦人失金镜”到“舒卷在胸臆”为第二部分;最后为第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诗人以庄严、肃穆的色调,为读者绘了一幅高士隐居图。巍巍的终南山林木葱秀、景色怡人,明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青色的霭轻拂着简易的小窗,醉人的翠色布满深幽的崖壁,这里无丝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远离喧嚣的尘世,远离残酷的征伐。四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时而像幼童一样天真无邪地嬉笑打闹,时而为一种不知名的山草野菜争论不休,时而举棋对弈,时而偃卧在松雪间。任凭天下龙争虎斗天昏地暗,他们在幽深静谧的大山中悠然自得,怡然自乐。那昂藏的气势让人分辨不出他们到底是人,还是神仙。这一部分笔调凝重,形象色彩鲜明,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全诗的中心内容,叙述了商山四皓出山入朝辅佐太子刘盈的事。诗人直抒胸臆,赞颂了“四皓”功成不居、豁达大度的品格。
第三部分,即最后四句,是诗人针对“四皓”超凡脱俗的品格和范的感叹语,抒发了诗人敬仰与钦佩之情。
此诗写秦末汉初四皓的功勋,赞扬他们功成身退的做法,这种一言而干卿士、功成飘然离去的用世态度,也是李白未至长安之前政治抱负的写照。
名家点评
宋代诗人刘辰翁:首尾无俗意,一似古题。(《唐诗品汇》)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371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古诗简介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记游,体裁属五言律诗。此诗格律整齐,写得很有气势。

翻译/译文
羽林军十二大将按照天星之位排列,仪仗萧肃,如照秋霜,彩旗飘飘,
夜间戒严,户户无声,宫中奏乐,声闻九天,一直欢歌饮宴到日出,瑞祥的佳气葱葱围绕圣君。

注释
⑴《汉书》: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颜师古注:羽林,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所以为王者羽翼也。按唐制:左右羽林军,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凡八将,无所谓十二将也。而开元、天宝之时,天子禁兵有十六卫,其左右卫、左右金吾卫,总谓之四卫。若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十二卫谓之杂卫。疑所谓十二将者,指十二杂卫之主将而言,以其专掌禁卫,当爪牙御侮之任,与汉之羽林骑相似,故曰:羽林十二将也。《晋书》:羽林四十五星,在营室南,一曰天军,主军骑,又主翼王也。杨升庵曰:唐武德中置十二军,皆取天星为名。以万年道为参旗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醴泉道为井铖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歧州道为平道军,幽州道为招摇军,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太白盖用其事。王琦按:《通典》、《会要》诸书,分关中之众为十二卫。取象天官为名号,乃武德二年事,五年即废久矣。杨说虽创,揆之作者之心,恐未必用此典故。
⑵《上林赋》:“拖霓旌。”张揖注,“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霓之气也。”
⑶《西京赋》:“重以虎威章沟严更之署。”薛综注:“严更,督行夜鼓也。”
⑷《唐会要》:清乐,九代之遗声,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魏以来旧曲,乐器制度并诸歌章古调,与魏三祖所作者,皆备于史籍。自晋氏播迁,其音分散,不存于内地。苻坚灭凉始得之,传于前后二秦。及宋武定关中,收之入于江南,隋平陈获之。隋文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因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乃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至炀帝乃立清乐、西凉等九部。隋室丧乱,日益沦缺,天后朝,犹有六十三曲。《新唐书·礼乐志》:清商伎音,隋清乐也。有编钟、编磬、独弦琴、击琴、瑟、秦琵琶、卧箜篌、筑、筝、节鼓,皆一;笙、笛、萧、箎、方响、跋膝,皆二。歌二人,吹叶一人,舞者四人。《梦溪笔谈》:“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
⑸《后汉书》: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372

秋夜独坐怀故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天书访江海,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归闲事耦耕。顾无苍生望,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古诗简介
秋夜独坐怀故》是唐代大李白的诗作。此诗作于天宝二载(743)秋,时李白奉诏入京已一年,政治抱负未得施展,遭到同僚谗毁,又生退隐之念。

注释
⑴王康琚诗:“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谢安石高卧东山,典出《世说新语》。
⑵《楚辞》:“《远游》者,屈原之所作也。其辞曰: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鲍照诗:“卧恣天行。”
⑷《穆天子传》: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潘岳《籍田赋》:“天子乃御玉辇。”
⑹夸胡,用扬雄赋长杨事。
⑺《史记》“司马相如常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
⑻梁简文帝赋: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
⑼《庄子·说剑篇》: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太子乃与见王,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有三剑,唯王所用。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巨窃谓大王薄之。”
⑽《吕氏春秋》: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高诱注:公输般在楚,楚王使设梯为攻宋之具。墨子闻而往说之,楚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寡人使攻宋之城,何为不得?”墨子曰:“使公输般攻宋之城,臣请为宋守之备。”公输般九攻之,墨子九却之。又令公输般守备,墨子九下之。不肯以善用兵见知于天下也。墨子名翟,鲁人也。


⑾《周礼》:“二耜为耦。”贾公彦疏:“二耜为耦者,两人各执一耜,若长沮、桀溺耦而耕也。”《礼记》:“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陈澔注:“耦谓二人相偶也。”
⑿《通鉴》:谢安少有重名,前后征辟,皆不就。寓居会稽,以山水、文籍自娱,虽为布衣,时人皆以公辅期之。士大夫至相谓曰:“安石不出,当如苍生何?”
⒀《四皓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宋之问诗:“镜愁玄发改,心爱紫芝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二载(743)秋,时李白奉诏入京已一年,政治抱负未得施展,遭到同僚谗毁,又生退隐之念。

赏析/鉴赏
诗的前两句概言入朝前隐居、漫游,接着写奉诏入京得玄宗宠信,但他的文韬武略不为所用,渐被疏远。不如归耕陇亩。后四句写傍晚秋山之美景,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用扬雄司马相如庄周、墨翟之事,说明他的受宠与失意。比喻巧妙。用典贴切。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373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冀餐圆丘草,欲以还颓年。
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烟。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
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出舞两美人,飘飖若云仙。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



古诗简介
《秋猎孟诸归置单父东楼观妓》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出自《全唐诗》。此生动地描绘了在孟潴围猎的热闹场面和在单父(今东单县)东楼彻夜欢宴的情景。

翻译/译文
光阴如箭,岁如水,快去不回。
想通过食圆丘草,来返老还童。
那是不可能的,人生就像浮烟,一吹就散。
还不如和我一道,跨骏马,挽雕弓,张满弦,射猎去。
眼下正是草白鹰飞季节,兔子和狐狸都长的肥美鲜嫩。
组织起狩猎骑兵队伍,驰骋杀出单父城东的田野。
一下就把城东的野味扫荡一空,瞧那兴奋劲,野兽们在前尖叫着奔亡。
追猎回来,大家把猎物集中,该烧烤的烧烤,该清炖的清炖,补补身体过秋冬。
再请两个美女出来歌舞,舞姿翩翩,歌声软绵,宛若天仙。
且把她们留下,欢乐缠绵,不知疲倦,天亮才放回家。

创作背景
文学史家王谣在《李白》一书中说:“孟潴泽是山东单县一带的一片五十里的大泽,很适于游猎”。李白于天宝三年秋天杜甫高适同游单父,他们呼鹰逐兔于孟潴,饮酒赋诗于琴台,在单县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而愉快的秋天,留下许多动人诗篇。李白作《秋猎孟潴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伎》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在孟潴围猎的热闹场面和在单父东楼彻夜欢宴的情景。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374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
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
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古诗简介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是唐代大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主要是赞美宋若思的政绩和军功,结尾对自己不能很好地辅佐宋若思表示歉意。全诗一方面表达了对中丞宋若思的赞美之意,一方面表现了李白渴望用世的昂扬兴奋之情,除末二句外全用对仗,结构完整,用典深切。

翻译/译文
你身任御史中丞专席独坐要澄清天下,如今又担任王帅独当一面,征伐出自隅。
您来到此地实行美政,有如宋均抵郡恶虎纷纷渡江逸去,又有如孟尝任职合浦使珍珠还郡商货流通。
您的部队准备的组甲被练映明秋浦一带,高大的楼战舰开进郢都。
秋深高之时,您便选将遣兵;天朗满之时,您坚定了平叛灭胡的决心。
浓密的战杀气横亘干里,行军作战的呐喊响彻九州。
您与您的部队武艺高强,身手矫健的白猿甘拜下,黄石公曾借给您绝密兵法
万恶的戎虏即将被消灭,凶残的鲸鲵立刻就会被诛杀。
只可惜我并无剧孟般的良才谋略,我用什么来辅佐您实现雄才大略!

注释
⑴中丞:御史台副长官。宋公:即宋若思,宋之悌之子。寻阳:即浔阳,今江西九江市。脱余之囚:使自己从浔阳狱中解救出来。参谋幕府:参加宋若思幕府谋议军事。
⑵独坐:专席而坐。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可得专席而坐,称“三独坐”。
⑶专征: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帝王之命,可以自主征伐。
⑷九江:郡名,即浔阳。
⑸三郡:按当时宋若思为采访使兼宣城郡太守,采访使当管有九江郡在内。
⑹组练:组甲被练,指军事之武装阵容。秋浦:唐县名,以秋浦水得名,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市。
⑺楼:有叠层的船,大多用作战舰。郢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⑻江陵:指月圆之时。平胡:指平定安禄叛军。
⑼“杀气”二句:形容宋若思所率吴兵军威之盛。九区:九州,泛指全国。
⑽“白猿”句:喻敌人远非宋若思的对手。《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之中。越王使使聘以剑戟之事。处女将北见于越王,道逢老翁,自称曰袁公。问处女:“吾闻子善为剑术,愿一观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跳于林,槁折堕地,处女即接末,袁公操本以刺处女。女应节入,三入,因举杖击之。袁公即飞上树,化为白猿,遂引去。“
⑾黄石:黄石公,秦汉时隐士。《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曾经在下邳圯上桥边遇一老父黄石公,黄石公传授他《太公兵法》。兵符:兵法。
⑿鲸鲵(ní):即鲸。比喻凶恶的敌人。
⒀剧孟:西汉时著名游侠。   

创作背景
宋若思于天宝十五载(756年)为御史中丞。至德二载(757年)李白系狱寻阳,当年秋天得到崔涣、宋若思营救而获释。此诗当作于李白出狱后入宋若思幕府之时。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前四句歌颂宋中丞受皇帝重任,到江南任职,为政清廉,使恶人除而民众归。“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两句说宋若思身为御史中丞,受皇帝重任,专征来得海边。“九江皆渡虎”,以东汉宋均的事迹喻宋若思的德政。《后汉书·宋均传》载:宋均迁九江大守,郡多虎豹,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动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去一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三郡尽还珠”,以战国孟尝君的事迹喻宋若思的善政。《后汉书·孟尝传》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朵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入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死饿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通岁,去珠复还,百姓青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九江”二句称颂宋若思在宣城等三郡的治绩。
接着四句点题中“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写宋若思节制将兵秩序井然。“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写宋若思所率吴兵的武装阵容。“组练”语出《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二千以侵吴。”“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表现宋若思的平叛决心。


再接着六句想象宋若思所率的吴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威震全国。又以汉代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来比拟宋若思公,谓敌人远非宋若思对手,宋若思乃富有用兵机谋之军师,因此叛军将很快被消灭。“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二句形容宋若思所率领的吴兵君威之盛。“白猿惭剑术”称赞宋若思及其部的武艺。典出《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黄石借兵符”用张良典故,谓宋若思富有用兵机谋,可与张良相比。“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中的“戎虏”“鲸鲵”皆比喻安禄山叛军,谓安禄山叛军很快就可消灭。
末二句点题中“因参谋幕府”。“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意为自己不像剧孟那样有才,对自己在幕中未能很好地辅佐宋若思的英明决策表示歉意和惋惜。《史记·游侠列传》载,周亚夫平定吴、楚反时,得剧孟,剧孟助亚夫平乱。全诗除最后这二句外,全用对仗来从正面来赞美宋若思的政绩和军功。而最后二句也可以看成是以自谦从侧面赞颂宋若思。
全诗结构完整,用典深切。诗中一方面赞美宋若思,一方面表现了李白渴望用世的昂扬兴奋之情。
名家点评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刘会孟曰:句句壮,末语更佳。范德机曰:真长律起辞也,雄浑而严。
明代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黄:太白此诗可与王摩诘《和扈从温汤》诗伯仲,盖感恩怀德,其用意良苦矣。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375


襄阳曲四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翻译/译文
译文
在襄阳行乐之处,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
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襄阳之色实在是令人着迷。
晋人简醉之时,在高阳池醉态可掬。
他头上反戴看白接篱之帽骊在上,样子实在是可笑。
岘山依着汉江,水绿如碧,沙白似
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上面的字己久为青苔所没,看不清楚了。
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
也学一学山公欲上的醉态,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注释
⑴襄阳曲: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八十五列于《杂歌谣辞·歌辞》。王琦:“《襄阳曲》,即《襄阳乐》也,《旧唐书》:《襄阳乐》,宋随王诞所作也。延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闻诸女歌谣,因作之。其歌曰:‘潮发震阳来,暮至丈提宿。丈提诸女儿。艳惊郎目。’”
⑵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⑶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⑷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回家。
⑸水绿沙如:一作“水色如霜”。
⑹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这里用羊祜的典故。《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羊祜死后,为纪念他的政绩,“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食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⑺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法,作池,池边有高堤,种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

赏析/鉴赏
  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组,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
  组诗之第一首。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不能不忘我地陶醉在其中。这一首第三句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说明李白写诗并不受格律的严格约束。


  组诗之第二首。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非常有趣。此诗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醉态可鞠的人物形象。
  组诗之第三首。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组诗之第四首:习家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就不会有什么愁苦。“莫看”,“且醉”二句 ,是痛苦的潇洒。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襄阳时。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时李白三十四岁,游襄阳,识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襄阳曲四首》等作。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376


赠何七判官昌浩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翻译/译文
译文
  有时我忽觉心情惆怅,兀然独坐直至半。天亮时空怀壮志,仰天长啸,,欲为世间解乱释纷,一展怀抱。我的心随长直上万里,吹散天空中的浮。我羞作济南伏生,九十多岁了还在啃书本,吟诵古文。不如撰剑而起.到沙漠上去拚杀厮斗,为国立功。一辈子老死于阡陌之间,怎能扬大名呢?夫子您是当今的管仲和乐毅,英才名冠三军。我想您终会一起建功立业,岂能一辈子与长沮、桀溺为伍呢?
注释
⑴何七: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称何七。安旗:”似为幽州节度使判官“。判官:节度使属官。
⑵匡坐:正坐。夜分:夜半。
⑶平明:天明。啸咤:高号长啸。
⑷纷:世间的纷争。
⑸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见《汉书·伏生传》
⑹夫子:指何昌浩。管乐:指春秋时齐相管仲、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
⑺将:与。沮溺:指春秋时两位著名隐士长沮、桀溺。见《论语·微子》。

赏析/鉴赏
  此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即诗人逝世的前一年。当时诗人饱经沧桑,体弱多病,遭受了政治上最沉重的打击。
  此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抒发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最终以摆脱这种苦闷而展示出诗人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可分三段,第一段为前四句。开篇”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积郁于心的”惆怅“。这惆怅虽仅时而出现,但对积极进取、乐观豪爽的诗人来说,却也是非常严重的。为此,他正襟危坐,自夜至明,最后竟不得不用长啸声来加以发泄:”平明空啸咤!“然而,”啸咤“是无济于事的,只不过聊以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而已,所以用了一个”空“字。”思欲解世纷“,用了战国时鲁仲连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之所以”惆怅“,原因是为了解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这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中的矛盾和苦闷心情也是产生于这里。
  诗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在积极用世和消极思想的对比之中进行多层次的交叉抒写。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诗的第二段。这一段共八句,在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方面较之第一段更加深入具体。”心随长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作飞动的描写,用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这是正面的直抒。”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是反面的对比。就李白看来,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这是一层。”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又是一层。这两句承上而言。如果自己不能乘风破浪,实现”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那么,也应在国难当头之时,拔剑而起,为统一祖国而建立功勋。这是正面的发挥。”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又是反面的对比。


  诗的第三个特点是把古人、友人与自己交织在一起来加以描写。这明显地体现在第三段,即最后四句里边。”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怀抱。李白在诗中多次把管仲、乐毅作为自己仰慕和效法的榜样。最后”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二句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8: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377


寄淮南友人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翻译/译文
译文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栖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海上的乌迷失了驿道,江上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注释
①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红颜白面映肉。”
②春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
③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赏析/鉴赏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8: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378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翻译/译文
译文
巴陵长江侧岸的这堆石头,经历了万年的浪,横卧成为白驿。
江水奔涌,漩涡如电快速旋转,棹激起的水珠在阳光下虹光灿烂。
裴侍御在水驿升堂,卷起绣帘,把刺绣的衣服赠送与我。
友情深厚,把所有的客套礼仪放在一边,为我带来了一片灿烂的阳光,温暖我流放途中感受的凄凉。
注释
①《一统志》:鸭栏矶,在岳州临湘县东十五里。吴建昌侯孙虑作斗鸭栏于此。白矶,在岳州巴陵县境。《湖广通志》:白矶,在岳州临湘县北十五里。
②刘公干:“明照缇幕。”李善注:“缇,丹色也。”
③绣衣,用《汉书》绣衣直指事。
④避,用《后汉书》桓典事。
⑤御史为霜之任,故曰霜威。

赏析/鉴赏
  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现岳阳巴陵县的时候,遇到当时朝廷御史台(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的裴侍御也在鸭栏驿,于是请李白上坐,送衣,问寒问暖。在李白特别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给于了深切的关怀,其他如宰相张镐等都给于了很多帮助。
  从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比较会交际的,关键时刻还是有朋友的援手,同时,也看到当时的人情还真有大唐的气度,不是处在那种墙倒众人推的社会氛围之中。有了这么多朋友的帮助,才有可能在流放三千里的水路走了一年多,沿途都是地方官员招待,这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8: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379


白胡桃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翻译/译文
译文
刚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绣红衣袖衬托一个白晃晃的东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盘里却什么也看不到了?
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经以后,从手腕上退下的晶莹剔透的水晶珠。
注释
[1]红罗袖:绣红衣袖
[2]白玉盘:白色瓷盘
[3]疑:此诗眼,就像的意思
[4]“水精”即“水晶”。但《全唐诗》原文里作“精”。

赏析/鉴赏
  白胡桃,一种普通果物,而在“诗仙李白笔下,竟是那样清玉洁,那样的灵秀剔透。这首咏物小诗的开首两句就很不一般:“红罗袖中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这里,诗人从五颜六色中挑出红、白两色作底色,来衬托白胡桃的洁白无瑕你看,将它藏在红罗袖中.红白分明,欲掩却露;将它放在白玉盘上,桃盘一色,欲显却隐。这里用一个“见”字,一个“无”字,两相对比,不仅描绘出了胡桃的色泽,更赋予它活泼与顽皮。这个白色的果物像个小精灵,它以红罗为伴时,突显着自己;而当它滚动到白玉盘中时,却又好像消逝了。以上两句,本来就生动得叫人感到白胡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紧接着的两句,诗人又把一幅写意诗升华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精珠。”这里以珠宝比喻胡桃,极言了胡桃的晶莹,同时,诗人发挥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给小小的白胡桃罩上了一层虚幻迷离的色彩:难怪它白得那样纯正,那样透灵,却原来它久缀于老僧的腕上,长听经文念诵,长受佛家香火,哪里还会不白?哪里还会不清?在这种氛围中,让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还是珠宝?这种“似是而非”,实在是不可胜收的朦胧美!诗中“疑”字本身说明它不是真的,让读者有更好的想象空间,承上启下,为下文做了铺垫,此诗语言平实,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白胡桃本是一种俗物,可一经大诗人李白的神笔点化,它却变得如珠似玉、高贵华美了!诗人那瑰丽奇特的“诗心”和那“点石成金”的生花妙笔,那状物却不滞于物、绘形而不囿于形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首小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总之,这首诗虽无深意,但设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胡桃的形象描绘得生动而有趣。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8: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380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翻译/译文
译文
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
她正在用水舂提炼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
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
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
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的衣裳飘曳紫烟。
你一到庐山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飞天了。
注释
⑴内:指妻子。
⑵着玉鞭:一作“不着鞭”。

赏析/鉴赏
  李白曾陪同妻内,为寻找庐女道士李腾空曾翻重山,越峻岭,一路上远迩幽寂,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写下了这《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叠。“水舂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写道:“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李腾空是唐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又极有姿色。然而她不慕荣华富贵,却痴心学道,自京都长安来庐山隐居,过着清苦的生活,说明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风气之浓。“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寥寥数笔点化出一位心地纯白、无浊秽之气的相门女子具备的不为世俗情欲所沦丧的本性和清静的道士形象。一个人如果对世欲荣利无所追求,其归宿最好就是“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李白的妻子也是相门之后,因此也有人认为第二首“多君相门女”指的是李白的妻子。李白夫妻与李腾空一样,所企慕的就是“青莺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关尹子《釜》)的与世无争,长生不老的仙界生活,并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定为自己的处世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1-24 10:02 , Processed in 0.7025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