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301

戏赠郑溧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古诗简介
《戏赠郑溧阳》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以东晋诗人陶潜喻郑晏,表现了郑晏琴自乐、悠然自得生活。诗人通过描述陶潜醉酒自遁,崇尚太古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翻译/译文
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树何时回春。
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过漉酒就用头上的葛巾。
暂来时卧在北窗下,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
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注释
陶令:即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据《晋书·陶潜传》:陶潜性嗜酒,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氏,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陶潜在住宅旁种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素琴:不加漆饰的琴。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潜不通音律,却备有素琴一张,无弦,每当饮酒适意,便取琴抚弄,以寄托其怡然自得之情。
漉(lù)酒:滤洒。葛(gé)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据《宋书·陶潜传》载,郡守访陶潜,逢其酒熟,郡守取陶潜头上的葛巾滤酒,用华又载在他的头上。陶潜亦不以为意。这里写陶潜嗜酒忘情。


羲(xī)皇人:伏羲氏时人。古人认为羲皇时代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十多以之自称。陶潜《与子俨等疏》:“常畜:五六中,北商下卧,遇凉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溧(lì)里:即溧阳,地名,在今江苏西南边,与南京接壤。   

创作背景
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漫游江东,作此诗赠溧阳县令郑晏。   

赏析/鉴赏
戏赠郑溧阳文学赏析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叙铺手法,描绘出一幅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的景致。“日日醉”、“不知”,流露出陶潜每日醉洒,忘情世事,连亲手植的五株柳树已吐新绿的情形都不知道的情趣。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引用“葛巾漉酒”典故,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宋书·陶潜传》记载说,陶潜自备无弦素琴一张,微醺时就抚弄寄意,来访者无论身份,都摆酒迎接,如果陶氏本人不胜酒力,先于客醉,就对其言“我醉欲眠,卿可去”。为了表达自己通达不拘的隐士之风,陶潜还特意不用器皿滤酒,直接以头上所戴葛巾,“葛巾漉酒”自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会饮赋诗时喜用的典故。陶潜嗜酒率真超脱,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饮酒是别有寄托,“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二),饮酒不为求善饮之名,而且是求醉以忘忧,借酒以销愁。酒能给人以腾、飘飘欲仙的快感,使人陶然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的羁绊,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这与隐士的心境恰好吻合。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写陶潜北窗高卧,醒而醉、醉而醒,竟有羲皇上人之感,侧面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暗寓出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紧扣主题,似是客套之话,却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拉近了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郑晏的关爱之情,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全诗八句四十字,廖廖数句就刻出诗人以东晋陶潜喻郑晏,通过描述陶潜醉酒自遁,崇尚太古的生活情趣,表达了李白对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戏赠郑溧阳名家点评
近代詹福瑞《李白诗全译》题解:郑溧阳,当即《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中所说的溧阳县令郑晏。诗中以陶潜喻郑晏,表现了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
清代王琦《李白诗歌全集》题解:郑名晏,为溧阳令,与上篇《赠溧阳宋少府陟》俱详见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302

寄远十一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其二
青楼何所在,乃在碧云中。
宝镜挂秋水,罗衣轻春风。
新妆坐落日,怅望金屏空。
念此送短书,愿同双飞鸿。
其三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
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
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
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其四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
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其五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
其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其七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其八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
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
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
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
两不见,但相思。
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其九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
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後庭。
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其十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
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
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其十一(一本无此首)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时馀空床。
床中锈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馀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其十二(一本作十一)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涕如雪。
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古诗简介
寄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作品,组诗数量一本作十一首,一本作十二首。这组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远行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或直述或借景物人事写两地相思之苦,表情达意深切细腻,写景状物传神动人,其抒发的思念之情既执着又苦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翻译/译文
其一
青鸟辞别王母,给我衔来妻子的信。
见信思人,柔肠寸断如剪丝弦。这哪里能慰藉我深切的思念。
遥想家乡,玉窗里,妻子的纤手一定正弹奏着和。
曲中传出不尽的思念,婉转缠绵,像女萝盘绕着青松
两情如泉水泻入井中,同源的泉水,波纹怎能不同?
秦地眷恋心,楚地相思恨,明明白白,是谁更深切?
其二
妻子住的青楼在哪儿?我抬眼望那递遥无际的碧
妆镜映出秋水般的月亮春风轻经,吹拂着她的罗衣。
穿上鲜艳的衣裳在落日的余辉里等待;看着空空的锦屏,涌起惆怅。
想到这些,就写封短信,让双飞的鸿雁,带去我的思念。
其三
原本要写一行字,表达深切的相思
写了一行又一行,写满一纸情未尽。
玉砌的台上有黄飞,它能带信慰问青楼人。
红颜已经衰败,白发不断新生。
我知道,归还无期,而分离已经三个春秋。
故园桃李开如何?一定会在窗前争奇斗艳。
不要使那香随飘散,留住红花盛开把我等待。
其四
双垂如玉箸的泪水,落在梳妆台的镜上,因为这湖阳水生出忧愁
听说这湖阳与阴丽华的故里烟相连,若为邻里。
大好的春光匆匆驶过,忽觉时光催人年老。
担心秋风吹寒,荷花凋落,心悲不自胜。
让这相思情,融入睡梦中,日兼程,奔向那遥远的阳台。
其五
怀念那遥远的巫,想必渌江变暖,鲜花争艳。
我心意踌躇,不能前往,向着那南去的白云,泪流涟涟。
无情春风,又将我思归的魂梦吹散。
恍惚中不见了心上的人儿,天长地阔,音信苦短。
其六
阳台被楚水遥遥隔开,萋萋的春草生长黄河岸边。
相思的情感不分昼夜,融于浩荡东流的水间。
水波投入大海的胸怀,我思念亲人,却终不能相见。
遥把我的相思眼泪,寄给远方的花一样的爱人。
其七
我住在舂陵东,君住在汉江岛口,相隔百里。
望穿了春花,来来往往,中间踩成了大道。
自从作巫山云别,这里便暗暗生出秋草。
秋草中秋蛾飞舞,落日余辉里更添相思烦恼。
如何才能再得相见?径解罗衣,别让烛火燃尽。
其八
忆往昔东园桃李花开烂漫,红满绿枝,正是我们最初分离的时刻。
金瓶落井,一别杳无音讯,叫我坐也相思,行也叹息。
相思叹息我们已成楚越,春风徐吹,只恐玉颜衰残。
碧纱窗前春花纷纷飘落,青楼上空明寂寂高悬。
两不相见,唯有相思。
徒留有锦字情书表达心意,可我至今封住它,不敢窥视。
其九
长长短短碧绿的春草啊,顺着台阶生长,若有人情。
卷葹草用心良苦,抽去了它的心,却依然生存。
看到它,你就了解了我的心,希望你把它种到院子中。
闲暇时去采摘几棵,时常惦记着它,不要辜负我的深情。
其十
它像玉霜一样,精细洁白,上面写下月支文。
让白鹦鹉带上它,慰藉久别的爱人。
行数虽然不多,字字句句意切情真。
远在天边的爱人啊,如果见到它,读来便会泪毵毵。
你虽在千里之外也如在我的眼前,就是再走万里也如在我的心中。
相思深情连着千万里,情书一字值千金
其十一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其十二
爱你芙蓉般美丽的容貌,秀色可食,世间难再寻;
爱你玉般高洁的品行,情虽不尽,恩爱意尤深。
早晨与你共食玉树的仙果,夜晚与你同盖鸳鸯锦衾。
情投意台何等缠绵,却又忽然离别
使人心愁意乱,涕泪如同落。
寒灯绰绰梦魂难成,梦空醒后顿生白发。
清盈的汉水,如可跨越,何惜涉过江水,湿了罗袜。
归来吧,爱人,不要作朝云暮飞向阳台。

注释
:即三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
见:一作“相”。
云和:琴、瑟,指音乐
写:同“泻”,
“秦心”句:谓二人相距甚远,同怀相思之情。
青楼:豪门显贵家的闺阁。
“宝镜”句:谓珍贵的镜子明如秋水。水,一作“月”。
金屏:华丽的屏风。金,一作“锦”。
念此:一作“剪彩”。
同:一作“因”。飞鸿:飞雁。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瑶台:仙人居处,在昆仑山。
青楼人:指诗人思念的女子。
居:一作“君”。
若为:如何。
玉箸:指眼泪。
湖阳:唐县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湖阳镇。
阴丽华:东汉光武帝之妻,光武微时闻其美,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事见《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
荷:一作“飞”。
阳台:借指相会之地。用宋玉高唐赋》楚王梦与巫山神女欢会典故。
南云:南飞之云。常以寄托思亲、怀乡之情。晋陆机《思亲赋》:“指南云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
短:少。
“阳台”二句:一作“阴云隔楚水,转蓬落渭河”。楚水、黄河,泛言相隔遥远。
“欲见”句:一作“定绕珠江滨”。无因:无原由、机缘。
舂陵:汉县名,故城在唐随州枣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
“一日”二句:一作“日日采蘼芜,上山成白道”。白道,大路。
“何由”二句:一作“昔时携手去,今日流泪归。遥知不得意,玉箸点罗衣”。
金瓶落井:喻行人杳无音信。
楚越:喻相距遥远。
锦字:代指情书。用《晋书·列女传》载前秦窦滔与其妻苏蕙绝音问,苏因织锦为回文诗寄滔典故。
卷葹:草名,江淮间谓之“宿莽”。其草拔心不死,故以喻女子爱情的坚贞。
采掇:采摘。
鲁缟:鲁地生产的丝织品。
笔:一作“剪”。月氏:即月支,汉时西域国名,故地在今甘肃西部。
“泪尽”二句:一作“千里若在眼,万里若在心”。
卷不寝:一作“更不卷”。
闻馀:一作“犹闻”。
落:一作“尽”。
湿:一作“点”。
婵娟:美好貌。
色:一作“若”。
琅玕之绮食:指美食
婉娈:缠绵。
莫错:犹错莫,纷烦。
可惜:岂惜。

创作背景
《寄远》系列作品非一时一地之作。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以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前后,李白旅居洛阳、南阳等地寄内或自代内赠。其时,李白妻为许氏,居于安陆。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寄远》这一组诗或直述或借景物、人事写两地相思之苦,表情达意深切细腻,写景状物也传神动人。各首诗以寄内或自代内赠的形式,表达对居于安陆的妻子许氏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自己身在客中,飞鸟传信,更增愁思;中四句遥想妻子居家思远,奏曲寄怀;末四句以如泉注井喻二人同心,总括两地相思。第二首诗写诗人入长安后客居相思。诗从对方落笔,遥想妻子独处思远之情状,篇末复以客处寄内,写己之相思深情。第三首诗前半写异乡怀内,情书难尽;后半感慨离别日长,青春易逝,并以不可知的归期相慰作结。前状写信之情,已见相忆之深;后写信中问慰,更见相思之切。第四首诗以自代内赠的口吻,遥想妻子对出门远游的丈夫思念之情。前四句描写对丈夫行程的关怀,中四句感叹青春岁月在离居中的消逝,末二句抒发对丈夫的朝思暮想、魂梦牵系。第五首诗与李白所作《大堤曲》为一诗之两传者。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云:“此诗与乐府《大堤曲》相同,惟首三句异耳,编者重入。”诗写春日思念远方亲人而动归思之情。以春光明媚之景起兴,铺陈远隔天涯而梦魂断绝、音信短缺的倍极相思之感,乐景哀情,颇见深挚。第六首诗首二句“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各本下俱注云:“一作‘阴云满楚山,转蓬落渭河’。”据此异文,则时在渭河岸之长安。诗以两情相隔楚水、黄河起兴,以水喻愁,写相思无尽而相见无因之痛苦,抒发客中怀内之情。诗歌运用民歌之顶真勾连句,表现出清新流畅、意趣天真之艺术境界。第七首诗写诗人入长安时秋日思亲,以自代内赠的口吻,写居家之妻思念远行丈夫的心理活动。开篇描写对往昔相处美好景状的怀念,中间抒发离别之后日夜相思的痛苦心情,最后表达对久别重逢的殷切盼望。诗歌运用乐府吴声歌曲的表现手法,清新自如,情味盎然。第八首诗以自代内赠之口吻,抒发久别相思之情。诗人以春花烂漫喻离别光景,以金瓶落井喻杳无音信,以落花纷纷喻别时久远。诗歌句式参差,用典蕴藉,抒写相思情深,有音情顿挫、一唱三叹之婉约。第九首诗写见春日景象而思家,以自代内赠之口吻,表达两地相思之情。前半以比兴手法,从春草碧绿引出卷葹之草,体现妻子对爱情的坚贞及相思之痛苦。后半以希望夫君关注卷葹作比,抒发企盼重逢的心情。第十首诗表达远别思亲之情,以寄书相慰为绾结,前半写男子在异乡对妻子的怀念,后半拟想其妻收悉书信后相思倍增情怀,并以“千里同此心”展现心心相印之爱恋。第十一首有争议,一题为《赠远》,一题为《闺情》,而《全唐诗》收入《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这首诗不言他物,只选择一张空床,来突出美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很具匠心。美人在怀时,良宵苦短,日高慵起,那相爱相守的一幕幕,都化作了梦。美人在时越是幸福快乐,她离去后就越是孤苦和思念。“三年犹存昙香”是夸张说法,其实不是那香气真的还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极的嗅觉错乱。最后一首诗从对方落笔,写女子对久别夫君之相思深情。前半集珍美事物铺陈往昔缠绵恩爱之乐,后半状别后朝暮相思之情,结句则更作深情呼唤,表达思妇对久别重逢的盼望,反映了诗人徘徊京师,不遇思归的情绪。全诗用楚辞之参差句式,表达感情颇得音韵跌宕、婉转流连之妙。


组诗抒发的执着的相思之情,是朴素而强烈的。以情感人,是作品的生命。“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情感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这相思之作便表现出浓厚的悲剧色彩。但恰恰是诗中那种于难以逾越的阻隔面前执着追求的精神,又使这悲苦之情获得了崇高的审美价值,是它在经验与感受的契合过程中,荡起欣赏者久久不能平静的情感涟漪,这才是诗的根本魅力。   
名家点评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与古为化,不以摹拟为工,而寄托自远。
清代曾国藩《十八家诗钞评点》:此等绝似鲍照(“忆昨东园”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忧愁幽思,笔端缭绕。情致不尽。后来高青丘辈全学这样格调者欤!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303

题东溪公幽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古诗简介
《题东溪公幽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两句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言志,开门见,提出对象及其品质。接而两诗句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喻杜陵贤人,以人喻人,含蓄蕴藉。继而两诗句描绘出一幅儿后院飞翔高歌、飞落絮送的幽静之景,富有龙点睛之意,突显出诗题中的“幽”字,寓深意其中。末二句讲述杜陵贤士清以持己、廉以待人的性情,首尾照应,强调情感。全诗可分前解与后解。前解清以持己,后解廉以待人,表达了李白对杜陵贤士的敬佩之情,以谢脁、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赞赏东溪公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的清廉性情。

翻译/译文
杜陵贤士清正廉洁,在东溪筑屋已经多年。
宅地如谢脁一样靠近青山,门垂碧,又像那陶潜。
美丽的鸟儿在后院唱着迎春的欢歌,落花伴着酒香在前庭飞旋。
有客到来,就让他开怀一醉,盘中菜肴,只有水精盐。

注释
杜陵:在长安东南二十里。
卜筑:择地建筑。
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齐时宣城太守谢脁筑室于山南,绝顶有谢公池。唐天宝间改为谢公山。
水晶盐:《金楼子》:“胡中白盐,产于山崖,映日光明如精。胡人以供国厨,名君王盐,亦名玉华盐。”

创作背景
天宝二年(743)春及夏,李白多次奉诏侍从游宴,有《宫中行乐词》《清平调词》等应制诗文多首。《题东溪公幽居》诗即作于是年之春。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人生。其中,“卜筑”强调了东溪公隐居的决心,寓意出东溪公的人品及其决意在此过清贫的生活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诗句中含有两位诗人名字: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谢朓诗歌影响了唐代诗陶渊明田园诗陶醉过了多少代人。诗句中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喻杜陵贤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生情怀。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送酒舞前檐。”描绘出一幅鸟儿后院飞翔高歌、是飞花落絮送酒的艳丽景色,更是突显出《题东溪公幽居》中的“幽”字,幽僻之处、深而幽静。与此同时,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喝酒助兴,以此营造热烈氛围,暗示了主人对客人的真诚。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意境开阔,让人感受到杜陵贤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情,但亦蕴含着盘内空空没有菜蔬、三亩两亩闲田也懒种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东溪公的“清且廉”,照应开头,首尾照应,再次升华主旨。
全诗围绕“清”“廉”两字为主线,以谢脁、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诗中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突显杜陵贤人的清正廉洁、高雅绝浴,同时也肯定了东溪公的淡泊明志之情。
名家点评
清·金圣叹《金圣叹评唐诗全编》:“又有律诗,取第一句,分作前后解,如此“清”“廉”二字即是也。前四句诗的前解,写东溪公清,要看其“岁将淹”三字。夫人之于世间,诚非一眼亲见朝衣涂炭,即未有不数数然者也。今东溪公,诚不知其行年几何,然其卜筑如彼,即知立志如此,殆于决意不肯复来也。三四,正画东溪卜筑,“岁”,余年也;“淹”待死也。言特卜筑以待死于其中也。末四句诗的后解,写东溪公廉。廉,训稜角峭厉也。言东溪虽弃世,世不弃东溪。然则此时又当作何处置?曰:今日诸公,奈何复溷我为?若有到者,我但与之一醉而已。客才到也,但知只一法也,一醉毋多言也。五六,鸟当歌、花当舞者,借之以为进酒之先容也。末句,又表公本赤贫,谁爱杯杓?只图来人不得开口。写其棱角峭厉,至于如此也。前解清以持己,后解廉以待人。”
南宋·严羽《严羽集》:“犹存浑气”。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前解,写东溪有卜筑之志。后解,则写东溪公之来,而羡其清廉。”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304

洗脚亭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古诗简介
《洗脚亭》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送行诗,全诗共十句五十字,情景交融,表达了送行人与行人的情谊。

翻译/译文
笔直的大道通往扬州,大道的旁边坐落一个高大的长亭。
亭的前方有一口古井,亭下还有五丈长的石头坐床。
砍柴的女孩可以在井边洗洁白的双脚,行人们可以在石床上歇闲歇闲。
西边的白鹭洲头,芦摇曳犹如一片一片的白霜。
此时此地送你离去,你再三回首,泪流满裳。

注释
⑴白道,大路也。人行迹多,草不能生,遥望白色,故曰白道。唐诗多用之,郑谷“白道晓霜迷”,韦庄“白道向村斜”,是也。《通典》:宣州 当涂县城即晋姑熟城也。胡三省《通鉴注》:姑熟,前汉丹阳春谷县地。今 太平州当涂县即姑熟之地,县南二里有姑熟溪,西入大江。陆游曰:“姑熟 城在当涂北。”
⑵床,井栏也。
傅玄《秋胡行》:“遂下黄金装。”梁简文帝《登山马诗》:“间树识金装。”
⑷《景定建康志》:白鹭洲,在城之西,与城相望,周回十五里。《江南志》:白鹭洲在江宁县西南大江中。

赏析/鉴赏
此诗乃送行之作,题内似有缺文。开头写送别的地点;接着描绘周围的环境,写得情景交融;最后写离别之时依依不舍的情形,体现了送行人与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305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古诗简介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是唐代李白创作的诗词

翻译/译文
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
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现如今又传说你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
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
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
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
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高歌仙曲,声响绿
绿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
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注释
⑴仙人:本谓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
⑵“始闻炼气餐金液”二句:炼气,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的精气。餐金液,《抱朴子·金丹》: “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玉京,道家所谓天庭。王琦注:“《灵枢金景内经》:下离尘世,上界玉京。注云:玉京,无为之天也,三十二帝之都。”此代指唐之京都长安。二句所谓:开始闻说你在蒙山炼气功、服丹液,现如今在你又说要朝赴长安。
⑶凤笙:喻指所送之人元丹丘。
⑷讵堪闻:犹岂可闻或不可闻的意思。
⑸此地:此指送别之地,喻指治城瑕丘。未忍分:即不忍分别。
⑹重吟真曲和清吹:重吟,谓再行吟唱或歌吟。真曲,唐刘希夷《孤篇》:“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谈》论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云:“如此深婉,乃为真曲耳。”清吹,此指清越的管乐,如笙、笛、萧之类。鲍照拟行路难》诗:“不见栢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谢朓《鼓吹曲·送远曲》:“一为清吹激,潺湲伤别巾。”
⑺绿云紫气向函关二句:绿云,《汉语大词典》一解:“绿色的云彩。多形容缭绕仙人之瑞云。紫气,星名,即紫气星,又名景星。追随木星在东方青龙位处,为祥瑞吉庆之星,故有“紫气东来”之美号。函关,即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尹令内传》:“尹喜尝登楼,望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圣人过京邑。’果见老子骑青牛来过。”缑氏山:《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河南府缑氏县:“缑氏山,在县东南二十九里,王子晋得仙处。”此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境。《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绿云、紫气”皆喻指所送元丹丘,缑氏山、函谷关皆为元丹丘赴京必经之处,二句故谓。(据诗谓元丹丘“访道应寻缑氏山”、魏颢《李翰林集序》所云“(李白)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及《玉真公主朝谒谯郡真源宫受道王屋山仙人台灵坛祥应记》所载玉真公主和元丹丘之事迹可以推断:元丹丘这次自东蒙山西赴长安,开始当为应玉真公主所邀,至京以后,方由玉真公主荐之于玄宗,并非如王琦所言元丹丘由东蒙山直接“应诏入京”。)
⑻“莫学吹笙王子晋”二句:嘱元丹丘语,冀其对己长存顾念之意。

创作背景
李白十五岁时开始游学道教。他在《感兴八首》中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泛瑟窥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丹。欲逐黄飞,相呼向蓬阙。”他还十分赞赏这般年龄的古人学仙,在《凤吹笙曲》中说:“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这里的“向蓬阙”和“赴玉京”是李白对道教的心驰神往,是他对道教追求的最高境界。[4]
李白的这首诗是在他追求道教的至高境界途中,为友人写的一首送别诗,既道出了对友人的别离之前,也暗示自己对道教的最高境界的追求,最后一句更点出,那个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道教神仙就一去不复返了,说明了道教文化的高深莫测。

赏析/鉴赏
这是李白写给元丹丘的一首送别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作《凤吹笙曲》。《全唐诗》题下注云:“一作《凤笙篇送别》”。王琦注云:“此诗是送一道流应诏入京之作。所谓‘仙人十五爱吹笙’,正实指其人,非泛用古事。所谓‘朝天赴玉京’者,言其入京朝见,非谓其超升飘举。旧注以游仙诗拟之,失其旨矣。”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并谓:“此送一道流应诏(当为应玉真公主之邀)入京之作,其人当为元丹丘,其时约在本年岁末。”此说大致可从。此诗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天然自成而又缠绵悱恻。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306

题元丹丘山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古诗简介
《题元丹丘山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写元丹丘居悠然自得、飘然无为之态。表达了诗人厌弃世俗之污浊,羡慕世外桃园生活的情趣。

翻译/译文
老友栖身嵩山,只因爱这山川之美。
大好的春光,却空林独卧,白日高照也不起。
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气;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尘世污垢。
羡慕你啊,无忧无虑,静心高卧霞里。

注释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洗心耳:洗心,《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创作背景
元丹丘是个道士,他在嵩山脚下、颍水岸上建了几间房子,这就是颍阳山居。他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到了这里,看到他住的地方北依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北极汝岩掩映,颇有佳致,心里非常喜欢,就接连写了好几首诗送给元丹丘。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鉴赏
这首诗的头两句,先用东山表明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再写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这样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写景了。
中间四句刻故人的形象,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这是一个疏懒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谓的高士就是这样的,他们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闲云野般的人生境界。“松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古典故事来刻画这个形象的精神风貌,将故人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伫立在风中的听者心有会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心耳早已清净。其人格之高洁,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画肉,这两句是画骨,这样,诗人笔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态,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诗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也是诗人是在刻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07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古诗简介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题名《见野草中有白头翁者》。此诗吟咏一枝小草,表达了作者痛人心扉的情感

翻译/译文
我乘醉到农家去走走,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中高歌,让给我敲节奏。
突然发现,青青野草里也有类似“白头翁”的小草。
把它采回家,对着明亮镜子比照,真与我自己的满头白发宛然相同。
这小草也仿佛在讥笑我,青春不再,年华已逝,空对春风含悲饮恨。

赏析/鉴赏
本诗由名生情,从白头翁联想到诗人自己,发出了人生短促,功业难成的嗟叹。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李白诗百篇”,醉,是诗人的一贯格。“醉入田家去”,起笔自然,显示了李白流水之诗风。“行歌荒野”,则给人以悲怆的韵味,悲怆中又带有几丝惆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花生草丛,本无可疑,但荒野行歌者竟疑了,并以“亦”字增强疑问的语气,那么,另一个白头翁在哪里?诗人为什么要对花生疑?
“折取对明镜,宛将哀鬓同。”紧承上句,使人顿悟,另一个白头翁就是诗人自己呀!原来诗人由花及人,想到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宛将衰鬓同”,寥寥五字,不知含有几多辛酸。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意为白头翁的芳香似在讥诮白头翁苍老的颜色,花香自然不会嘲笑什么,实在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嘲。“留恨向东风”,使全诗结束在沉重的叹息中。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308

上崔相百忧章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时在浔阳狱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万愤结习,忧从中催。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覆盆傥举,应照寒灰。







古诗简介
《上崔相百忧章》是唐代大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囚禁于浔阳(今江西九江)时创作的诗歌。李白在诗中诉说了自己无辜被囚的忧愤,寄希望于宰相崔涣帮助自己减罪。此诗大量用典,采用四言句式,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能为他昭,免除他的罪名。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

翻译/译文
安禄像上古的共工那样狂怒,把大唐帝国搅得天翻地覆。
像鲲鲸在大海中翻腾震荡,霆般掀起万丈狂澜。
朝中君臣相猜,终于种下了今日的祸胎。
安史之乱犹如大火焚烧昆仑,玉石俱碎难逃此灾。
我仰告苍天快降大,浇灭这叛乱的火
精诚所至李广能箭发石开,鲁阳挥戈连日神也不得不徘徊。
邹衍含冤而大哭,盛夏的燕国竟被寒霜覆盖。
我的忠诚感动不了上苍,至今犹被囚禁在夏台。
狱吏们都像苍鹰搏击般凶狠,狱墙插满了荆棘
即使是大圣人也要憔悴,如今我才体会到《王》的伤怀。
然而老天毕竟未丧斯文,泰山巍然岂会崩坏?
穆生逃离楚国免遭日后之难,邹阳劝说吴王也脱去了祸灾。
而我却见机苦迟,二位定会讥笑书生愚呆。
不会骤进求用,出非其时麒麟又何必出来?
一家人星散各处,仓促间也没安排好二孩。
悲愤万端郁结胸中,忧历不已令人伤怀。
纵然弹锦瑟饮美,又怎能解人忧愁
举杯长叹,杯中斟满的分明是血泪之酒。
崔大人台星高照,网开一面您高抬贵手。
放宽刑罚法外开恩,不计过失让我重新得救。
公冶长并无罪,孔仲尼对他信任依旧。
让倒扣的盆子重见天日,我死灰复燃依然抖擞。

注释
崔相:崔涣。唐玄宗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共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山。赫怒:勃然震怒。《列子》:“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成公绥《天地赋》:‘共工赫怒,天柱摧折。’”
天维:天的纲维,喻国家的纲纪。
鲲(kūn):古代传说中的海中大。鲸:亦海中大
祸胎:祸根。《汉书·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玉石相磓(duī):撞击。《广韵》:“磓,落也。”
煨(wēi):灰烬。《韵会》:“煨,烬也。”
箭发石开: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遂发箭射之箭入石,连箭翎都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西京杂记》:“李广猎于冥山之阳,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干折而石不伤。予尝以问扬子,子曰:‘至诚,则金石为开。’”
戈挥日回:即挥戈回日。《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构,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邹衍:战国齐人。李善《文选注》:“《淮南子》曰: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衍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
夏台: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禹县南。夏台为夏代狱名。《史记》:“桀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索隐》曰:“夏台,狱名。”《广雅》:“狱,犴也。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圉。”
苍鹰:汉景帝时中郎将郅都,行法严酷,不畏贵戚,时号“苍鹰”。事见《史记·酷吏列传》。《汉书》:“郅都迁为中尉,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颜师古曰:“言其鸷击之甚。”


丹棘:古时大理寺植棘,因借指大理寺。《周易》:“置于丛棘。”虞翻注:“狱外种九棘,故称丛棘。”孔颖达《正义》:“谓囚执之处以丛棘而禁之也。”《初学记》:《春秋元命苞》曰:“树棘槐,听讼于其下。”棘,赤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其心不失赤,实事所以刺人,其情令各归实。槐之言归也,情见归实。《尔雅翼》:棘有赤、白二种。丹棘,即赤棘也。
“豪圣”二句:王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其音哀以思,后用为王道衰微之象征。陈子昂诗:“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又云:“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杨齐贤注:“豪圣,周公也。遭流言之变,王道凋枯,故豳以下诸诗伤哀之。”
东岳:即泰山。《礼记》:“孔子早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盖寝疾七日而没。”《初学记》:“泰山,五岳之东岳也。”李白这里是反用其意。
穆:穆生,汉代鲁人。楚元王刘交对其非常尊重,因知穆生不好酒。故每次妄会时都专为其设酸(一种低度甜酒)。后刘交的孙子刘戊即位,忘设酸,穆生知其意怠,恐遭不测,遂称病而去。《汉书》:“楚元王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欤?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以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春于市。”


邹:邹阳,西汉文学家,齐人。仕吴,以文辩著名。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吴王不纳其言,于是邹阳知吴不可说,去之梁,从孝王游。
二公:指穆生、邹阳二位。咍(hāi):笑。《广韵》:“咍,笑也。”
骤进:速进。宋玉《九辩》:“骥不骤进而求服兮。”
麟何来哉:《孔子家语》:“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麏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襟。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
星离:如天星分散,形容骨肉分离。鲍照《舞赋》:“忽星离而云罢。”李善注:“星离,分散也。”
二孩:指李白的孩子平阳、伯禽。
结习:郁结不解。习,一作“缉”。
金瑟:精美的瑟。玉壶:玉制的酒壶。
“台星”二句:谓崔相之明察,能照见幽微,冀其赦己之罪。天网,法网。恢,宽大。《晋书》:“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说文》:“恢,大也。”
屈法申恩:放宽刑罚,弃小过重大节。丘迟《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弃瑕取材: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收罗英雄,弃瑕取用。”
“冶长”二句:《史记》:“公冶长,齐人,字子长。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冶长,公冶长。尼父,孔子的尊称。
覆盆:反扣的盆子。覆盆倘举,希望能够重见天日,昭冤狱。《抱朴子》:“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寒灰:死灰。《三国志》:“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创作背景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时在浔阳狱。”当为李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所作。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乱为号召出师,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出自报国立功的良好愿望应聘入幕。至德二载唐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发生夺权内讧,李亨消灭了李璘的军队。李白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上崔相百忧章》是李白在狱中写给当朝宰相崔涣的。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云:“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协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寻经奏闻。”此诗及《万愤词投魏郎中》皆作于是时。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李白创作此诗时正处于危难的境地,他因为皇室政治突变而被送入死牢。他在诗中用四言的句式与大量的典故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当时的宰相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免除自己的罪名。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十六句为第一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写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国土板荡,生灵涂炭,自己也蒙冤入狱。“共工”以下八句,概括出安史之乱造成严重局面,有如凶神恶煞摧折天柱,鲲鲸鱼龙兴风作浪,战乱中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仰希”以下四句,盼望早日平定叛乱,解民倒悬。连用了李广射石、鲁阳挥戈的典故,非常切合当时冠军平叛战争紧急而艰苦的形势。“邹衍”以下四句,暗喻自己尽忠保国反而蒙受冤狱。诗人不敢正面抗争,而以邹衍含冤、六飞霜的历史传说和自己的“微诚不感”,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作鲜明对照,委婉曲折地表达悲愤的心情和希望对方为之昭雪的意愿。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慨叹自己未能效法先贤见机行事,及时引退,以致蒙受屈辱,备尝铁窗系囚之苦。“苍鹰”以下四句,将当时法律烦酷、狱吏森严和贤才凋敝、朝政衰败现象对比出之,讽喻之意,言外可见。“斯文”以下八句,惋惜自己没有能及时隐退。其中“斯文未丧,东岳岂颓”两句是借孔子来比喻朝中贤臣。接着以穆生和邹阳两位先哲因能见机而退,终于摆脱灾难的事迹,对照自己的困境,发出“二公所咍”之叹。感叹之余,颇含愧悔之意。“骥不骤进”,典出宋玉《九辩》,“麟何来哉”典出《家语·辩物篇》。李白用此二典一方面是表白自己出山从政本意是出于爱国,并不是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另一方面也是痛惜自己参加永王幕府不是时候,触犯了当局。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诗人联系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情况,表达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愤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崔涣的希望。“星离”八句,抒写变乱中家室离散,内心如焚的情景。李白在浔阳狱中时,其妻宗氏在豫章(今南昌),女平阳,儿伯禽流落穆陵关(今山东沂山北),其他亲戚也散于各地,所谓“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万愤词投魏郎中》,就是当时境遇的写实。这使他十分忧愤,因此即使有金瑟奏乐,玉壶斟酒,也只能成为忧愁的媒介物。“台星”八句,则希望崔涣等朝廷大臣执法量刑,宽大为怀,能为自己昭雪伸冤,使自己这块有瑕之材,为李唐王朝效力;使自己这堆覆盆下的寒灰,能再沐三光,重新燃烧发热。
作者在诗中以大量典故申诉自己的冤情,这是此诗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全诗用典二十来处,举凡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语警句等,莫不拈以为诗,而且都显得十分精确贴切。
叙事简洁,抒情委婉,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此诗的第二个艺术特色。诗中以“见机苦迟”四字表达自己懊悔就李璘之辟入幕,并以穆生、邹阳的故事来反衬,联系自然,显得十分真实,没有丝毫虚伪做作。诗写个人遭遇时,联想到一家离乱的悲惨处境,用“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两句来概括,既洗练简明,又婉转悱恻,催人泪下。紧接着“万愤”一下六句继以强烈的抒情,倾吐自己内心的悲愤忧愁,已达到饮食奏乐“尽为愁媒”的地步。其忧愤之深,可以想见。简洁的叙事结合强烈的抒情,使此诗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另一侧面。
名家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皓《李白集》:诗中全用四言,节奏急促。多用典故作比喻,贴切恰当,更能深切表达含冤悲愤的感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309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古诗简介
《泾溪南蓝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首四句似写蓝山景之奇特:蓝岑危崖高耸、突兀如鲸额、怪石势吞落星潭。实喻幽州形势之危急,为下文劝告友人作铺垫。次四句似是留客之雅俗共赏,实则促友人醒悟隐退之意。末四句劝告友人趁此脱身,归隐林下。“惊惕”既有魂惊魄惕之意,表达出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势之下,渴望友人何判官能与他一起隐居蓝山,实则炼丹学道,暗则明哲保身。

翻译/译文
蓝山耸天而立如同一道墙壁,突兀而出像鲸鱼额头。
如奔如蹙横在澄彻的深潭之前,其势吞没落星之石。
溪沙带着秋月的明辉,潭水摇荡光映寒山翠碧。
如此佳境真应缓棹慢行,如此清辉光彩真能留客脚步。
遗憾的是您不能来此欢游,使我心中又惊又忧。
我所期望的是您我共同在此占卜选址,盖筑茅屋炼长生不老之药。

注释
泾溪:在泾县西南一里。蓝山:在泾县西南六十里,危崖高耸,下临落星潭。落星潭:在蓝山下。相传晋时有陈霜兄弟捕鱼于此,见一星落潭中,故以为名。蓝山山腰间旧有石台,名“放歌台”,又名“饮酒台”,相传李白曾与汪伦等人在此饮酒放歌。蓝山有瀑布注入山下,经五里长的溪滩,汇入泾溪。此滩名叫“活泼滩",因李白在此游览过,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太白滩”。
何判官昌浩:判官为采访使及节度使的属员,幽州节度使判官,安禄山使者。何昌浩,泾县人,见天宝十载《赠何七判官昌浩》题解及按语。李白好友,李白曾多次写诗赠他。
蓝岑:即蓝山。
突兀:高耸貌。
奔蹙:指山如奔如蹙。蹙,屈聚紧缩。
恨:深以为憾。
君:指何判官
惊惕,即警惕。
卜筑:择地而居。
结茅:筑茅屋。
金液:指长生不老药。   

创作背景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五十三岁。《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是李白游泾县蓝山所作,大约作于安禄山反叛之前。
有人曾经邀请李白入幕僚,李白去幽州以后,发现安禄山准备谋反,于是毅然回归江南。早春赴长安,想陈列济世之策。有古《一百四十年》、《咸阳二三》及《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等诗多首。在长安期间,曾经与杜甫重逢。对时局不约而同地感到殷忧,于是二人便成为生死之交。陈策无果,回天无计,于是离去。秋,李白南下宣城。此后李白连续三年都在宣城,并来往各县之间,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外宣称修道炼丹,暗则明哲保身。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运用铺叙的方法,描绘一幅蓝岑危崖高耸、突兀如鲸额的壮阔山河风景图。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以比喻修辞手法来形容蓝山悬崖怪石在落星潭里的倒影如猛兽扑向潭下,要把落星潭一口吞下去。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描写活泼滩下的白沙与秋月相映衬,月光和滩水分外明亮。上句“带”与下句“摇”相互映衬。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紧扣上文,如此佳境可以吸引人驻足,雅俗共赏、叹为观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暗寓如此意境开阔、气象雄伟的美景,“君”此时未能与诗人一道欢游,遗憾情愫跃然纸上,亦隐隐流露出“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的意蕴。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重申对友人的忠告,劝其趁此脱身,归隐林下。
综观全诗,首四句似写蓝山风景之奇特,实喻幽州形势之危急。次四句亦然,佳境、清辉之句,似是留客之辞,实则促友人醒悟之意也。末四句劝告友人趁此脱身,归隐林下。正如“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表达出诗人希望友人何判官能同他一起,在蓝山隐居,炼丹学道。     
名家点评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此诗(简称《寄何昌浩》)当与《山鹧鸪词》并读,其旨益显。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朱谏以之为伪作(《李诗辨疑》);安磐疑是永王南巡被胁时作(《颐山诗话》)。胡:“意当时有劝白北依谁氏者,而白安于南不欲去,托为鹧鸪之语以谢之。其作于客居梦及岳阳之日乎?”王云:“此诗当是南姬有嫁为北人妇者,悲啼誓死而不肯去。太白见而悲之,遂作此诗。”詹云:“太白集有《秋浦清溪对酒客有唱鹧鸪者》一首……此首或为唱《山鹧鸪》所作新词也。”以上朱、安二说皆非;胡、王二说知其为比兴之辞,然不知究竟;詹说乍看似平易可通,然仔细比较则知所言二鹧鸪诗时令有别,一在夜,一在秋日,故其说亦不可从。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窃按此诗(简称《寄何昌浩》)及《山鹧鸪词》,亦犹天宝十载之《赠何七判官昌浩》及《陌上桑》,皆须与幽州之行联系考察。《赠何昌浩》诗及《陌上桑》是此行序幕;《寄何昌浩》诗及《山鹧鸪词》是此行余波。此四诗两两相倚,互为表里;首尾遥接,一脉相承。前此各自孤立,未得其解,今发现其固有之联系,顿然改观。不但幽州之行其始终及真相拨云见天,太白此行之忠贞大节亦有同杲日矣。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310


示金陵子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古诗简介
《示金陵子》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金陵女子娇柔艳美的情态和诗人啸傲林泉的生活。前六句描写金陵妓的才艺、气韵、情致;后二句借用谢安的典故,喻写自己的意愿。全诗用笔宕逸轻灵,格清新洒脱。

翻译/译文
金陵城东是谁家的女儿,偷偷听碧纱帐里悠扬的琴声。她像天上的一片落霞,跟随情人一起渡过西江的流水。用吴语唱楚歌,声娇字不正,似能非能最是有情。谢安正要邀请东妓女,携着手在林泉间畅游。

注释
⑴金陵子:即是金陵妓。
⑵西江:西来的江水。《庄子·外物》:“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后人因此泛称吴越之地的江水为西江。
⑶要:同“邀”。东山妓:东晋名士谢安每游东山,常以妓女相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金陵时,倾心于金陵子,因此写作这首缠绵而富情致的诗,赠给她,并寄托了自己的心愿。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前六句专写金陵妓。开头两句,诗用行人“窃听琴声”发端,琴声自“碧窗里”传出,表明弹琴的人是女子,琴声能引来行人窃听,可见琴声悠扬优美,弹琴的人技艺娴熟。这两句描写金陵城东的歌妓善弹古琴。“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以一片落喻指金陵子,形容她好像仙女,气韵不凡,自天而降落人间,随人们一起渡过西江水,来到金陵。“楚歌吴语”二句,描写金陵子富有情致:金陵子能唱楚歌,她操一口吴侬软语,娇滴滴未成腔调先有情。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小妓金陵歌楚声。”李白对这位才艺、容貌双全的歌妓曾倾心过。他写的诗句“我亦为君饮清,君心不肯向人倾”(《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四),透露过这个消息
最后两句,诗人以摅写自己的心迹结束全篇。他借用晋朝谢安的典故,喻写自己的意愿。谢安旧时隐居于会稽东山,后来居住金陵,他便筑土山以比拟东山,常携妓纵情游赏。李白的《东山吟》也写过这则典故,他在题下自注:“去江宁城三十五里,晋谢安携妓之所。”诗:“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这首《金陵子》结句与《东山吟》意义类似。“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诗人正邀约金陵子,携手在林泉佳处游赏。谢安志在东山,李白志在林泉,诗意故作放旷,而不满现实、退隐青山之志,隐然可见。魏颢《李翰林集序》记载李白的事迹::“ (太白)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按,谢灵运封康乐公,魏氏误以谢灵运为谢安),故世号李东山。”


摹写歌妓,如果着意于容貌、服饰和纤秾艳丽的色彩,必流于平庸。李白却用宕逸轻灵之笔,清新洒脱的语言,形容金陵子的才艺、气韵、情致,不落俗套,情意缠绵。结句切金陵城,借用谢安典故,比喻自身意绪,就地起兴,喻意恰当,妥贴自然,更增添了诗篇的超逸神韵。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1

流夜郎闻酺不预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古诗简介
《流郎闻酺不预》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诗人被流放夜郎的路上。当时朝廷大赦赐酺,李白却不在被赦之列,故心情忧郁而作此诗。此诗前二句写事实,后二句写希望,先用”北阙圣人“与”南冠君子“之衬比,表达出诗人的幽情,后用”汉酺“一事,表明希望早得放归的心情。

翻译/译文
朝廷的大人们在教颂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个罪囚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闻道朝廷大赦赐酺,奏钧天乐章,多想得到那东,把这消息吹到夜郎。

注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酺:言王德布于天下而聚饮食为酺。预:参与。这里不预是无份的意思。
⑵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为大臣等候朝见的地方。此代指朝廷。圣人:指皇帝。太康:太平安康。
⑶南冠君子:此指被郑人俘虏并献到晋国的楚国伶人钟仪。见《左传·成公九年》。遐荒:远方荒僻之地。
⑷汉酺:汉时之酺,此以汉代唐。钧天乐:天庭仙乐。这里用以指朝廷赐酺时所奏的乐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至德二年(757年)末,唐肃宗因为唐军收复西京等地而“赐民酺(聚会畅饮)五日”。大赦、赐酺的消息传到南方时,已是次年初,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路上。皇帝与百姓在欢庆收复失地,而李白却被流放边地,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希望得到赦免的情感,于是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流夜郎闻酺不预》。   

赏析/鉴赏
这首诗开头以钟仪自况。钟仪被俘为囚,仍然戴南冠,操南音,眷念楚国;李白也是如此,既关心国运,又眷念唐朝,而且他又在南方被拘囚流放,处境与钟仪相近。李白在浔阳狱中写的《万愤词投魏郎中》有句:南冠君子,呼天而啼“,也是以钟仪自比,可以彼此参照。唐朝国势好转,大赦赐酺,固然使人欢欣鼓舞;但诗人却要远窜遐荒,命运乖舛。“北阙”二句使用了整齐的对偶,一边写朝廷歌舞升平,一边写自己垂老投荒,真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可见诗人的情绪是非常凄凉和悲伤的。
前二句是写事实,后二句则写希望。李白希望钧天乐这样美妙的乐曲,随着势远吹到夜郎,使他能够听到。实际上,他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而是渴望大赦的恩泽,自己也能受到沾溉,得以免除远窜遐荒的处分。对于远方暂时不能接触到的事物,李白在诗篇中往往幻想凭借风力来达到目标。比如当他怀念远贬龙标的王昌龄时,就说:“我寄愁心与明,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流夜郎闻酺不预》末二句与之相似,只是他不是要自己的思想感情吹向远方,而是要朝廷的恩泽吹到自己身上来。这些都表现出他善于驰骋想象以表达自己激荡感情的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312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
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
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
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



古诗简介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该诗展现了李白对自己信仰道教上清派的动摇,也是表达了他对于美难以抗拒的喜爱之情。

注释
⑴《地理广记》:开封县有蓬池,亦曰蓬泽,故卫国之匡地。《书纪年》“梁惠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即此。《太平寰宇记》:蓬池,在开封府尉氏县北五里。按《述征记》:大梁西南九十里尉氏县,有蓬池。阮籍诗云:“徘徊蓬池上,回顾望大梁。”即此也。隐者盖居于其间,故因以为号。《江南通志》:落星冈,在应天府西北九里,一名落星墩,又曰落星石。《景定建康志》:落星冈,一名落星墩,在城西北九里,周回二十六里,高一十二丈。又江宁县西五十里临江,亦有落星冈。李白尝于落星石以紫绮裘换酒为欢,此地也。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
⑵《广东通志》:麻姑峰,在罗浮之南,其前有麻姑台,下有白莲池,池水注朱明洞。《罗浮山志》:冲虚观西南有石峰峭拔,名曰麻姑峰,旁有岩曰麻姑台。树石清幽,其上常有彩云白鹤,仙女集焉。晋、唐以来,人多有见之者。


⑶《景定建康志》:雁门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周回二十里,高一百二十五丈。西连彭城山,南连大城山,北连陵山。山势连绵,类北地雁门,故以为名。《舆地志》云:山东北有温泉,可以浴,饮之能治冷疾。《江南通志》:雁门山,在江宁府上元县东南六十里。
⑷《太平寰宇记》:岩山,在升州江宁县南四十五里,其山岩险,故曰岩山。宋孝武改曰龙山。《六朝事迹》:宠山,《寰宇记》云在城西北九里,西接落星涧,北临栖玄塘。《舆地志》云:鸡笼山在覆舟山之西二百余步,其状如鸡笼,因以为名。宋文帝元嘉中,改为龙山。以黑龙尝见真武湖,此山正临湖上,因以为名,今去县六里。又《景定建康志》:龙山在城西南九十五里,周回二十四里,高一百二十丈,入太平州当涂县,北有水。以其山似龙形,因以为名。
⑸木华《赋》:“维长绡,挂帆席。”

赏析/鉴赏
此诗作于公元七五三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离开齐鲁(今山东一带),南游宣城(今属安徽),又一次回到金陵(今江苏南京)。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据考,“紫绮裘”是唐代道教上清派的法服,李白崇尚道教,对道教法服应该十分看重,而他竟以紫绮裘换金陵酒,可能是对道教的信仰发生过动摇。在大约同时期所作的另一首诗《玩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有“倒被(披)紫绮裘”之句,可见李白对自己信仰的宗教已经不那么虔敬。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313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古诗简介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主要是叙述了李白对白鹇的“酷好”,极力赞美白鹇高洁纯美,超脱不凡,以寄托人的志趣。同时也写出了诗人与民胡公以诗互赠的真挚友情

翻译/译文
我想用一双珍贵的白璧,买你的这对白鹇。
这白鹇毛白如锦,白的颜色令人自愧无容。
白鹇在玉潭里照影,在瑶草玉树间刷毛。
晚在寒下静栖,早上在落花间闲步。
我很希望得到这对白鹇,在碧山绿水间赏玩它们。
胡公你如果能相赠,我就在这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

注释
胡公:名晖,黄山山民,家住碧山。白鹇:一种珍贵的禽鸟,形若山,羽毛洁白。
伏:即孵。
驯狎:驯,指驯养。狎,为亲近、亲热。《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
了无:全然没有。
耿介:正直。《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辍:取出。辍赠:取物相赠。
适会:恰巧,正逢。
援笔:拿起笔来,谓写作。陆机《文赋》:“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玉潭:潭水晶莹,澄碧如玉。
琪树:树名。李绅《琪树序》:“琪树垂条如弱,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绿,二年碧,三年者红。”
寄:交托。
野人:山野之人。

创作背景
公元754年,安史之乱前夜的大唐在歌舞升平之中掺杂着奢侈、喧器、孱弱与阴谋。许多有识之士便“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以隐逸以求清白自保。
虽然关山逶迤,舟楫难行,李白游黄山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这时住在黄山夫子峰下碧山村的一个名叫胡晖的大唐学士自然不会放过与大诗人相会的时机,盛情邀请李白由谭家桥碧山而入黄山。李白听说胡晖养有一对白鹇,是家鸡所孵,从小就进行驯养,极通人性,于是专程前去拜访。白鹇是黄山的珍禽,嘴爪鲜红欲滴,体形优美,羽毛白质黑边,美似锦文,每一展翅,则文彩斑娴。也许“耿介”、“白如”的白鹇触动了诗人洒脱无羁、清高自守的心境,他把白鹇放在掌中喂食、抚玩不愿释手。胡晖见李白如此珍爱,愿意将白鹇奉送而求诗一首。李白欣然应允,急笔挥就《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
前有大唐学士,后有山林处士。处士在唐时指称有才德而不做官的文人,文人之间自然是惺惺相惜,更何况温处士面对的是世间奇品、流蕴藉的李白。李白在温处士陪同下夜则同榻,昼则同游,特别是在北海见到了自己儿时梦境里“梦笔生”,更感“黄山大矣、富矣、神矣、妙矣,是造物之出奇无穷,天地之秘藏无尽”。
清代学者王琦在他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注说:“《黄山志》中亦载李白向黄山胡公求白鹇事,以胡公名晖,未详何据?”也有嘉靖《池州府志》卷八“文艺”与安徽《贵池县志》卷三上都有记载着另一种说法。在这两本著作中,也都登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与《秋浦歌》。在安徽《贵池县志》卷三上说:“贵池城南有黄山岭,与虾湖近。”所以,据此,就有人认为: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是作于秋浦,而非徽州黄山。但是,据安徽省原徽州地区博物馆考证,认为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是作于徽州黄山。这个观点可以在黄山地区民间传说《李太白求鹇记》中得到佐证。

赏析/鉴赏
诗人很喜欢禽鸟,在得到胡晖赠送白鹇后写下《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中极力赞美白鹇高洁纯美,超脱不凡,以寄托诗人的志趣。同时也写出了诗人与胡公以诗鸟互赠的真挚友情。还寄托了诗人不凡的生活志趣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此诗首句至第四句“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容颜”。主要讲诗人对白鹇的“酷好”,并希望能得到它。同时不断地赞美着白鹇。如“双白璧”和“双白鹇”,都是特指“白鹇”。如“白璧”、“白锦”,这都是赞美白鹇的。由于诗人对白鹇的特别喜爱,所以,诗人就将混身长着白羽毛的白鹇,比喻为“白璧”(即洁白无瑕的美玉)、“白锦”(即雪白的丝绸)。而雪白羽毛的白鹇,使白雪都觉得不如白鹇雪白、好看而感到羞于见人。“羞”字得恰到好处,白雪是大自然中非常洁白的物质,诗人用“羞”字说明白雪都觉得自己感到羞于见人,以衬托白鹇的羽毛之雪白。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愿得此鸟”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诗人对白鹇的喜爱之情也越来越浓。


第五句至第八句“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闲”。诗人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花鸟山水,主要是描绘白鹇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白鹇悠闲地将玉潭里透亮的清水当作镜子,站在琪树的树枝中,梳理着自己雪白的羽毛。晚上,白鹇在冷色的月光下悠静地安睡;白天就在落叶与花丛中散步。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这里诗人又转回来述说自己特别喜爱白鹇的心情:“如果胡晖能将白鹇赠送给我,而我得到了这双白鹇,我就住在碧山不走啦,当一个山野村夫,天天与白鹇作伴。”“笼寄野人还”诗人愿为了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白鹇的喜爱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314

赠僧朝美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古诗简介
《赠僧朝美》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中以泛溺没反探得明之珠,喻烦恼之中不昧本来者可悟得如来真法,认为此真理只有诗人与朝美能够看透。诗句写得禅意深远,深得妙理,玲珑透彻,馀味不尽,启人深思,一点也不枯燥,表达出诗人已深得禅道妙悟的精髓,思想从入世转向出世,从热衷功名到主动抛弃功名的急剧变化。

翻译/译文
驾舟泛海出入洪波之中,巨大的鲸涌起溟海浪涛。
百川翻滚龙舟飞驰,在长鲸的嘘吸之下全被吞没。
此中还有竟然不死的人,反而探得了明月之珠。
明珠价高为宇宙之冠,漏出些许光辉便照耀江湖。
凌驾超越于金缕之衣,在明珠面前全无光彩。
谁人识得如此之宝?私下暗笑有您我这样的狂夫
了然于心不必再说些什么,各自保重勤勉我们目身吧。

注释
朝美,僧人名。
水客:驾舟泛海音。
长鲸:即鲸鱼,因身巨长,故称。
龙舟:刻有龙饰的大舟。
倾:竭尽,全。
金缕褐:金缕织成的衣服。
了心:了然于心。
黄金躯:喻指身体生命的珍贵。

创作背景
《赠僧朝美》是李白在天宝(公元742—759)末年游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时,赠僧人朝美的一首诗。
李白自从天宝三载(公元744)辞京还之后,就一直未再回到朝中。在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目睹了唐玄宗荒淫误国,李林甫、杨国忠等权奸把持朝政,败坏朝纲,眼看大唐王朝一天天地走下坡路,大唐江山就要毁于昏君群小之手,丽他却被奸人谗毁,在朝中无法容身,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是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使得他的报国之志无从施展。他既不能违心从俗,向权奸屈服,就只好洁身自好,高蹈远引了。于是他毅然辞京还山,离开朝廷这个黑自不分,是非颠倒的污浊世界,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他干净的乐土,自由的世界。他唱道:“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酬崔侍御》)在他漫游各地的十多年中,多与道士僧人交往,过着闲般的浪游生活道家老庄的遗世独立的精神、陶冶了他自由的性格;
佛教玄远的意趣,深邃的哲理,启发着他的诗情,释散了他内心久抑的痛苦。他在宗教这块方外之地上,寻找到了他疲惫困苦心灵的暂时憩息之地。与他前期积极进取、热衷功名的思想相反,他后期的思想在环境的逼迫与老庄佛学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从入世转向出世,从热衷功名到主动抛弃功名。他自觉地与统治者决裂,退出朝廷,走向山林,与隐士为朋,以僧道为友,经常与他们一起吟诗品,谈玄论道。《赠僧朝美》这首诗,就是他与僧人的谈玄论禅之作。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佛教禅宗,与人谈玄论禅,常用比喻,以启发人的妙悟。如禅宗北宗神秀所作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禅宗南宗的慧能所作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二人都是用比喻来说明禅理。诗人此诗深受禅宗影响,他与朝美论禅,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诗中前六句,把人生比成是渺溟无际的欲海,将贪、瞋、痴等人的恶欲比做是溟海中兴作浪,吞舟食人的“长鲸”。人在欲海中航行,一不小心就会被嗜欲的“洪波”所汨没,为贪欲、瞋欲和痴欲的鲸所吞食。而僧人朝美这个“水客”却能在烦恼海中凌波航行,不但没有被欲海的洪波淹没,也没有被恶欲的长鲸吃掉。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在大海中探得“明月珠”,获宝而归。就是说,他不但没有被烦恼海中象征恶欲的长鲸吞灭,被洪波汨没,迷失本性,反而翻然妙悟,突然明白了深奥的佛理,探得了象征禅悟的明月之珠。


在佛经中,常把至深的佛理比成是明月、明珠,以喻佛理的智慧光明,而把贪、瞋、痴三种烦恼称作“三毒”,视为人的愚殊和黑暗。因为这颗象征着佛性光明的“明月珠”,是从欲海之中与象征愚昧和黑暗的“长鲸”搏斗经过生死大劫得来的,所以弥加珍贵,故诗中说它“高价倾宇宙”,因为它是驱除人心灵黑暗、愚昧的灵光,故诗中说它“馀辉照江湖”。
诗中进一步描写:朝美虽然在修禅的过程中悟得了妙道,明性见佛,但他却不骄傲自满,向人炫耀,而是深藏若虚,大道似无:“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即说朝美将明月珠用衣服包裹起来,不欲向人炫耀,好像他根本什么也没有似的。就是俗话所说的“良贾善藏”和“大智若愚”。
对于能否识别朝美怀中的“明月珠”来说,诗人就是朝美的一个知音。“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狂夫是诗人自指。诗人曾在诗中多次以狂夫、狂人自指。如在《庐山谣》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在《醉中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搥碎黄鹤楼》中说“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窃笑”二字用得极好。人皆不识,而我能独识,故而会心而笑;你装得若无其事,还是被我识破了,故而暗中窃笑。 “窃笑”二字表现出了诗人与朝美亲密无间的关系和深切的友谊,表达出了二人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朝美胸中的禅学境界,在别人尚看不出的时候,诗人却早已会心知意,在友好地微笑颔首了。此也表明诗人对佛学的造诣之高。
诗的最后说:“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了心”,是对禅心佛意已瞭然心中的意思。《楞严经》上说:“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成所明了心,实在身内。”佛教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心为痴迷所惑,失却本性。如果除却痴迷,即可明心见性。《坛经》中说,“菩提般若之知(即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遇悟即成智。”如今朝美已经大彻大悟,明了其本性,即已自见佛性,就如同已获得了明月一般明亮的明珠一样。“黄金躯”本指佛,《后汉书》上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此喻指二人。 此二句是说,你我既然对佛学的妙理要道都已了然于心,因此就无须再言说了.各自努力修道成佛吧!因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修道成佛,故有此说。这一诗句也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佛学修养自视甚高,非常自信。
诗人这首与僧人谈玄论禅的诗,写得很高明。他将很难用言语说明的佛理,用美妙的比喻来说明。不但写得禅意深远,深得妙理,而且还写得玲珑透彻,馀味不尽,启人深思,一点也不枯燥。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诗人此诗,可谓是深得禅道妙悟之旨了。
名家点评
清代王琦《李白诗歌全集》:诗言水客泛舟大海,舟为长鲸所嘘吸,遂遭溺没,基中,乃有不死者,反于海中得明月之珠,卷而藏之,不自眩耀,人亦不识,以喻人在烦恼海中,为一切嗜欲所汩没,醉生梦死,漂流无极,乃其中有不昧本来者,反于烦恼海中悟得如来法宝,其价则倾乎宇宙、其光则照乎江湖,卷而怀之,不自以为有,而若空无者。然人皆不能识此宝,而唯我能识之。夫心既明了,更无言说可以酬对,唯有劝勉珍重此躯而已。盖人身难得,六道之中,以人道为最。是此躯之重,等于黄金,未可轻忽,故曰:“各勉黄金躯”也。又按《后汉书》: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各勉黄金躯”者,是勉以修道成佛之意。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解评:诗用比兴。言水客泛舟于大海,被长鲸嘘吸而沉没。其中有不死者于海中得到明月珠。但仅收藏,并不炫耀。可能隐喻人生于大海中,被物欲所吞没,但其中之清醒者可能悟得佛理。诗人自可看破此中奥秘。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315

醉后赠从甥高镇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
匣中盘剑装鱼昔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古诗简介
《醉后赠从甥高镇》是唐代伟大李白的诗作。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从甥在客中相逢、同病相怜而触景生情的情景:前四句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暗用典故喧染悲凉的氛围,加深悲愁的情思。接着六句诗词直抒其情,把现实生活的种种落寞凄凉的情怀,跃然纸上。愤懑之情,溢于言表。结尾四句宕开一笔,以将剑换的诗意来排遣心中的无限苦楚,升华品位,彰显题旨。全诗意境含有叹穷感概之意,但诗意仍不失名士的豪气与尊严。诗人以豪饮求醉方式,怨恨怀才不遇,以游侠放纵之气来发泄内心的不满,而诗中的穷酸味,尽显文人落魄的悲哀。

翻译/译文
我们骑着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鞭问候,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
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江东的人啊,看钱看得紧,光不借人,枉杀贫穷人,落花空自春。
不是没有过钱,只是黄金逐手,快进快出,昨日刚刚破产,今朝陷入贫穷。
大丈夫何必空自啸傲,不如烧却头上戴的儒士巾。
你身为进士不得封官进爵,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双鬓。
时世清明,可是实惠未施及英豪之人,三尺童儿都知道尊重廉颇与蔺相如。
宝剑放在鲨皮的刀鞘里,闲挂在腰间,没有机会用它。
就将它换酒与君醉,醉归以后就寄宿到吴国侠客专诸的家里。

注释
①击筑:荆轲嗜洒,每日与高渐离在燕市饮酒,饮至兴酣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声唱歌,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代常用来形容放歌畅饮、悲凉慷慨的情景。筑,古乐器,形如琴,项细肩圆,十三弦。演奏时,用尺敲击,故击筑。
②不如烧却头上巾:儒生苦学而无人任用,不如烧掉儒巾。巾,指儒生带的头巾。
③君为进士不得进:唐代制度,凡应礼部考试而没有及第的人,都可称为进士。考试及第后,称为前进士。“不得进”,指考试不第、不能入仕求得进取。
④我被秋霜生旅鬓:我客居在外,鬓上生满白发。秋霜,指白发。
⑤时清:时代清平。
⑥三尺童儿重廉蔺: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唾,唾弃,轻视。
昔鱼:鲛鱼,今称沙鱼,皮可以制成刀剑的鞘。
⑧渠:它,指上句的剑。
⑨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曾藏匕首于鱼腹中,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光夺得王位,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创作背景
詹瑛先生根据诗中提到“江东光不借人”,“时清不及英豪人”,以为这首诗当是写在天宝之乱以前,李白流寓江东一带的时期里。这种说法在《李白诗文系年》中,可作鉴赏参考。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诗题中关键性的地方是“醉后”二字,全诗就是从“醉”字上生出许多感发兴会来的。
诗篇首先叙述上相逢,诗人与从甥际遇相似,况且又在客中相逢,因而产生了“欲邀击筑悲歌饮”的意愿。这里暗用了荆轲、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诗意透过一层,把悲愁的情思写得非常深沉。在欲醉不得的景况下,诗人写出“江东风光”以下六句,从心底深处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哀伤;江东此时正春光明媚,可惜即将消逝,如果不及时痛饮行乐,就枉对这良辰美景了。同时,也从心底深处发出愤愤不平的呐喊:黄金已尽,徒然啸傲,不如烧掉儒巾。诗人进一步直抒其情:“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虽说时代清平,英豪的人却不得重用,充满了同病相怜、相互慰藉的情意。诗写到这里,题旨已经显影,感情的波澜也被推至高峰,于是结尾四句宕开一笔,写出“且将换酒与君醉”的诗句;收束全篇。历史上有“金貂换酒”、也有“卖剑买犊”的故事,李白把它们糅合起来,转换成将剑换酒的诗意。宝剑既然闲置无用。不如用来换酒,可劝从甥一醉,也求自身一醉。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种种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的情怀,都可以在“醉后”忘却,也只有在“醉后”才能得以排遣。从欲饮到已醉的片刻中,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高镇仕途不得意的无限苦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
此诗为了适应表达题旨的需要,诗入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诗篇中绝大多数诗句,都是生活体验的直陈,主观意想的表露,内心激情的倾泻。尽管诗中有“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空自春”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以情景交融的诗境取胜;尽管诗中有“上相逢揖马鞭”、“且将换酒与君醉”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靠细节描写来刻人物的动态,以构成传神的笔触。
名家点评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宝应元年春于金陵偶逢从甥高镇,醉后抒愤懑之作。李白暮年流落江东之情况于此可见一斑。高镇,事迹不详,惟从诗中知其亦为失意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2: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316

寄东鲁二稚子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古诗简介
《寄东鲁二稚子》是唐代伟大李白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今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的诗篇。此诗形同一封家书,语言朴素,笔触细腻,由眼前景,遥及寄居东鲁的儿女,感情真挚,充满关爱,抒发了浓烈而真切的儿女亲情

翻译/译文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儿已经三眠。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南方来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楼门前。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汉阳之川。

注释
⑴东鲁:即今山东一带,春秋时此地属鲁国。
⑵吴地:即今江苏一带,春秋时此地属吴国。
⑶三眠:蜕皮时,不食不动,其状如眠;蚕历经三眠,方能吐丝结茧。
⑷龟阴田:《左传·哀公十年》:齐国归还鲁国龟阴田。杜预注:“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这里借此指李白在山东的田地。
⑸春事:春日耕种之事。
⑹酒楼:据《太平广记》所载,李白在山东寓所曾修建酒楼。
⑺拂青烟:拂动的青烟,形容枝繁叶茂状。
⑻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
⑼旋:还,归。
⑽“娇女字平阳”:此句下一作“娇女字平阳,有弟与齐肩。双行桃树下,折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⑾抚背:抚摩肩背;长辈对晚辈的抚爱举动。
⑿之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指心绪不定,七上八下。次第,常态,次序。
⒀裂素:指准备书写工具之意。素,绢素,古代作书的白绢。
⒁之:到。汶阳川:指汶水,因汶阳靠近汶水故称。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
“南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读者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
毋庸置疑,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过去有人说:“想象必须是热的”(艾迪生《旁观者》),意思大概是说,艺术想象必须含有炽热的感情。读者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语),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创造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2: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317

天马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古诗简介
《天歌》是李白的杂言诗,此诗以天自况。先写其早年精力弥满得意飞扬之状,次写其年齿衰老遭人遗弃苦况,重点尤在后者。末二句求人汲引,已不复当年气概,显系暮年穷途低颜之辞。

翻译/译文
来自于支窟那个地方,它脊背的毛色如同虎纹一样漂亮,骨如龙翼一样坚韧有力。
仰天而嘶,声震青;它摇动着的鬃毛,像绿发一样明亮。它兰筋权奇,骨相神骏,飞跑起来,倏然而逝,连影子也看不清楚。
它腾迈昆仑,飞越西极,四蹄生,从不失足。
鸣时它还在燕地刷毛理鬃,到傍晚时它已在越地悠闲地吃草了。其神行之速真如电闪一般,只见其影而不见其形。
天马呼啸着驰骋而过,就像是飞龙一样窈矫。它目如明星,膀如双凫。
尾如流星,首如渴,口喷红光,汗流如血。它曾与宫中的御马一道在天街上奔驰,羁金络月,光照皇都。
豪逸之气,凌迈九州。此时天马的身价,就是堆积如的白壁,也难抵其值。
那些所谓的名马,什么紫燕之类,跟它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但是时过境迁,好景不长。如今的天马,虽然依日顾恋天子的车驾。
它奔跑起来依然能驰骋万望,耸跃浮英姿不减当年,但却适望天门,脚因而不得进了。
遇不到寒子这样的识马者,谁还认得逸景这样的名马呢?
想当年,曾经驾着穆天子的车驾,穿过白云,迈越丘山,前往西天与西王母相会,是何等的神气得意啊。
但如今却驾着盐车向着高峻的山坡上苦苦挣扎,盐车倒行下滑而力尽途中,天色已晚。
对天马此种不幸之遭遇,只有伯乐才会中适停车为之抚慰悲叹,少尽其力而老被遗弃。
多么想能够遇到像田子方这样的仁人啊,只有他才会对老马的命运为之悲慨和同情。
五月的严霜摧凋了桂枝,天马伏枥含冤无草可食。虽然昆仑玉山之上有仙禾,可是,却难以疗救如今落傀天马之苦饥啊。
诸君有哪位可怜这匹年老的天马,请您赎献给穆天子,它虽不能出力拉车了。但在瑶池上作一匹弄影的舞马,总还是可以的吧!

注释
天马:即大宛马。《史记·大宛列传》:“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月支窟:月支,一作月氏,西域古国名。先在甘肃敦煌祁连之间,后被勾奴所逐,迁于今阿富汗东北。《史记·大宛列传》:“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沩水北。……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居沩水北,为王庭。”《正义》:“万震《南州志》云:(大月氏)在天竺北可七千里,地高燥而远。国王称天子,国中骑乘常数十万匹,城郭宫殿与大秦国同。人民赤白色,便习弓马。土地所出及奇伟珍物,被服鲜好,天竺不及也。”康泰《外国传》云:“外国谓天下有三象:中国为人象,大秦为宝象,月支为马象。”月支窟,当指所传生天马的湖边。一说是指敦煌附近的渥洼水。
虎文:马毛色似虎脊文。《汉书·礼乐志》:“《天马歌》:虎脊两,化若鬼。”应劭曰:“马毛色如虎脊者多两也。”
绿发:指马鬃、马额上毛。
兰筋:马额上筋名。《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整兰筋。”李善注:“《相马经》云:一筋从玄中出,谓之兰筋。玄中者,目上陷如井字。兰筋树者千里。吕向注:“兰筋,马筋节坚者,千里足也。”权奇者:奇异非常。汉《天马歌》:“志倜傥,精权奇。”王先谦《汉书补注》:“权奇、奇谲非常之意。”灭没:谓无影无声。《列于·说符》:“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洱辙。”
西极:极西之地。汉《天马歌》:“天马俫,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四足无一蹶:谓奔跑如风,绝无一失。蹶,失蹄也。
“鸡鸣”句:此句是说,早晨还在燕地刷洗鬃毛,晚间已经到了越地吃草科了。形容马速极快。晡,傍晚。秣,草料,此处作喂马讲。杜预曰:以粟饭马曰秣。《文选》颜延年《赭出马赋》:“日刷幽燕,昼秣荆越。”
“神行”句:此句谓马行速度之快,像闪电一样,一闪而过,连影子还没看清楚,马就奔过去了。电迈,疾速行进。电,喻快速。迈,前进,行进。恍惚:瞬间,极短的时间
飞龙:指骏马。《文选》颜延年《赭白马赋序》:“马以龙名。”辛善注:“《凋礼》曰:凡马八尺以上称龙。”
目明长庚:眼像长庚星一洋明亮。长庚,星名,又名启明、太白星,即金星。以金星运行轨道所处方位不同而有长庚启明之别: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于太白。”《索引》:“《韩诗外传》:‘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臆双凫:马的前胸像一对鸭子。臆,胸脯。凫,野鸭。《齐民要术》卷六:“马胸欲直而出,凫间鹆并,望之如双凫。”
流星:指慧星。
渴乌:水车上灌水用的筒。《后汉书·宦者列传·张让传》:“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李贤注:“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简,以引水上也。”此句意,王琦所注云:“此言马尾流转,有似奔星,马首昂娇,状类渴乌。即如慧如鹰之意。”
口喷红光:《齐民要术》卷六:“相马,……口中色欲得红白如火光为善材,多气,良且寿。”汗沟朱:马前腿胛处沉汗如血。汗沟:马前腿和胸腹相连的凹形部位,马疾驰时为汗所流注,故称。
朱,血色,—作珠。《汉书·西域传》:“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文选》颜延年《赭白马赋》:“膺门朱赭,汗沟走血。”
大衢:天街。
羁金络月: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络头。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联翩西北驰。”月,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文选》颜延年《赌白马赋》:“两权协月。”李善注:“《相马经》曰:颊欲圆,如悬壁,因谓之双壁,其盈满如月。”
棱棱:威严貌。
九区:九州也。
白璧如山:言白璧之多也。
沽:买也。
紫燕:良马名。刘劭《赵都赋》:“良马则赤兔、奚斯、常骊、紫燕。”
君轩:天子之车也。鲍照《东武吟》:“疲马恋君轩。”
“駷跃”句:此句天马行空之快捷。駷,音耸。勒马衔令马疾走。矫,矫首也。
踯躅:欲进不进貌。
阊阖:天门。此喻京城或宫廷之门。汉《天马歌》:“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五台。”
寒风子:古之善相马者。《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古善相马音,寒风子善相口齿,麻朝相颊,……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
逸景:良马名。
“白云”句:此句化用《穆天子传》卷三:“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之意。
“崔嵬”句:《战国策·楚策》:“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跗溃,漉汁洒地,白汗文流,中坂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崔嵬,山高峻貌。峻坂,陡坡也。


“倒行”句:安旗注云:“倒行逆施,谓天马遭遇之苦。畏日晚,谓年老衰,余日无多也。”《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涂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伯乐:古之善相马者,姓孙名阳。剪拂:梳剪其毛鬃,洗拭其尘垢。
田子方:《韩诗外传》卷八:“昔者,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者曰:‘此何马也?’曰:做公家畜也。罢而不能用,故出放也。’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
为我悲:注云:一作恩。
玉山禾:昆仑山之仙禾。《文选》张协《七命》:“琼山之禾。”李善注:“琼山禾,即昆仑之山木禾。《山海经》曰:昆仑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严霜”句:用邹衍事,谓已无罪而受冤也。《论衡·感虚篇》:“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哭,天为陨霜。”
枥:马槽也。
“请君”二句:请人荐举入朝之意。穆天子,即周穆王。此喻当今天子。《列子》卷三:“穆王……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

赏析/鉴赏
本诗可分为五段。第一段写天马的神峻,诗人以此来比喻自己非凡的才能。头一句首写出天马的不凡来历。天马并非产于中土,传说天马出产在西域月支国的山洞中。月支、大宛等国,俱在新疆伊犁河和苏联伊塞克湖一带,故在汉人的眼中,那就是“西极”。这匹天马的背上的毛色就象虎皮的纹一样,它长着飞龙的翅膀,形象更加神奇。接着,诗人描写天马驰奔的神姿:它嘶声响彻青云,跑起来鬃毛象绿发一样飘荡;它的双目之上兰筋突起,权骨奇异,飞奔起来霎时间就不见了踪影。它从神话中的昆仑山上腾跃而起,跨越了西极的千山万水,四蹄生风,无一闪失。它飞奔的神速简直令人不敢相信。鸡鸣时它还在北方的燕地(北京、河北、辽宁一带)刷洗鬃毛、下午申时(约为三、四点钟)已经奔驰到南方的越地(浙江地区),在那里安详地吃草。它奔走的速度真如电闪流星,一闪即过,使人们来不及看清它的身影,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里诗人以描写天马的神异来喻自己的卓越才能。对于自已的才能,李白一向是非常自负的,甚至于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简直是说大话。而了解他的人,都称他有王霸之才,堪为帝王之佐。
第二段,写天马也曾有过“跃天衢”、“照皇都”的得意时刻。以此来比喻他在天宝初在长安待诏供奉翰林的一段宠遇。在天马得意的时期,它仰头呼啸,扬蹄飞奔,象飞龙似的。它的眼睛象长庚星一样的明亮,它的胸脯,两块肌肉鼓鼓的,象一双鸭子一样丰满,扫尾迅似流星,昂头犹如乌鹰,口喷红光,膊出汗血,是何等的骏健精神。它曾和天子御厩中的龙马一起在长安的大道上并驾齐驱,头上的金羁络头套在月一样丰满的两颊上,金光闪耀,影照皇都。它逸然自得,威风凛凛,声传九州。一时间,它的身价倍增,即使是白璧如山,价值连城也换不去这匹天马。再回头瞧瞧那古代曾名贵一时的骏骥紫燕,相比之下,那紫燕竟笨得象条驴!诗人天宝初年的恩宠和身价,就是透过这样的描绘给反射出来的。


第三段写天马被丢弃冷落的情状。它虽然依恋君王的车驾,不忍离去,但是已得不到君王的爱怜,只好腾跃惊矫,四方奔驰。象浮云一样飘荡万里。回首遥望天门,再也逢遇不到象寒风子那样识马的人,会用它这匹周穆王的千里马“逸景”的后代。天马的这种遭遇与李白逐出长安后的情况,何其相似。
第四段写天马的晚年。它拉着盐车,仰望青天,那天上的白云是多么悠闲自在,它自己却忍辱负重,向着陡峭的山坂攀登,真象是倒行逆施一样困难。抬头看,前面的丘陵连绵,道路遥远而没有尽头。红日西坠,天色渐晚。它想起了古代的伯乐,曾经抚摸着蹄折胫断的骏马,哀伤它少尽其力,老了而被弃。这匹遭难的天马,正象征着李白晚年因永王事件而遭难的悲惨处境。
最后一段,写天马希望能够遇到象田子方这样的仁人,同情它、起用它。田子方是战国时的仁人。一次,田子方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赶着一匹老马,问他要干什么,那人回答说,这是他主人家的一匹马,因老而无用,要牵出去卖掉。田子方说:“少尽其力而老去其身,仁者不为也。”就掏钱将这匹马买下了。李白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同情和理解。若不被理解和同情,其实就是有昆仑山上的琼草玉禾,也不能疗救自己的痛苦,这匹天马的遭遇,就象是五月的桂枝遭到了意外的严霜摧打,它有着无限的冤屈私不平。它希望有象田子方这样的识才仁人,能够把自己献给穆天子。虽然老了,已不能驾车奔驰,但是,在王母娘娘的瑶池盛会上,当一名舞马总还是可以的。严霜五月”说的是战国时邹衍的故事。邹衍奉事燕惠王,竭尽忠诚,反被小人谗毁,被关进监狱,他仰天大哭,感动了苍天,夏天五月竟下了一场严霜。在这里,李白用以说明自己被系狱流放是冤枉的,他象这匹天马一样。伏枥衔冤摧两眉”。唐玄宗时,宫中常有马戏,舞马立于台上,按着音乐节奏进退起卧,抬起前腿为君王祝寿。这里是说,如今我老了,尽管不堪大用,但是做一名宫廷文学侍臣,为国家朝廷献出些绵薄之力还是可以的。
李白一生可以说是与王侯权贵、世俗礼教相斗争、相对立的。但是,他也有妥协的一面。马克思评价歌德时说,他是一个一伟大的诗人,同时身上也有德国庸人的气味。同理,对李白的评价也适用。读者不能因他有过对统治者抱有幻想以及对功名有所追求留连而否定他对统治者反抗精神的一面。相反,通过李白在高压的痛苦下,使得他的灵魂发生扭曲的悲剧中,读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对一个天才的心灵和肉体的摧残,从而更加理解诗人痛苦的心灵,更加痛恨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此诗既是咏天马,也是喻李白自己,二者浑然一体,声情并茂,表现了李白的二重性格,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318

九日登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古诗简介
九日登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根据义,此诗当时作者偕一宗室为宣城别驾者,于九日登其所新筑之台而作,诗题或许有缺文。

翻译/译文
陶渊明写了《归去来》,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志。
因为没有喝了,所以就到州牧那里去喝酒
于是就想象着和陶渊明一起一边观赏菊花一边饮酒
我此时的心情不好,白白辜负重阳佳节。
能得到“题舆”这样的待遇是怎样的俊杰才能有的啊!我自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就想干脆隐居在城南算了。
上建一座小房子,下面可以看到宛溪。
整日可以听到笛声、琴声,这是多么自在啊。
我以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有这样的享受。
琴高乘着红鲤跃出水面,仙龟为河伯引路,这是像神仙一样的生活
举酒祭奠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先贤。
自古九九日登高的人,有几个仍然在世呢?
沧洲不是自己的归宿,以后还有机会大展宏图。
上洪波涌起,惊涛骇浪。
劝大家举杯为乐,喝醉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边喝酒边听音乐,周围还有人伴舞。
没有不散的宴席,客人们像落叶一样都散去了,都喝得醉醺醺的。
分别之后再有机会来到这里,请大家记得曾在这里饮酒欢乐过。

注释
晋书》: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问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陶渊明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艺文类聚》:《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重阳:《梦梁录》: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北堂书钞》:谢承《后汉书》曰:周景为豫州刺史,辟陈蕃为别驾,下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响山:《方舆胜览》:响山在宣城县南五里。
《一统志》:响山,在宁国府城南五里,下俯宛溪。权德舆记:“响山,两崖耸峙,苍翠对起,其南得响潭焉,清泚可鉴,潆洄澄淡。”
霜丝,乐器上弦也。
《韵会》:“胄,裔也,系也,嗣也。”
琴高:《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日,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山海经》: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郭璞注:冰夷,冯夷也。
《淮南》“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
穆天子传》所谓河伯无夷者,
书》作冯夷,字或作冰也。
《河图括地象》:冯夷恒乘车,驾两龙。白龟,事未详。
《楚辞·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气汝游兮河之渚。”白龟殆白鼋之讹欤?
酹:《广韵》:“酹,以酒沃地也。”
木华《海赋》:“波如连山。”太白本其语而倒用之,谓“连山似惊波”,遂成奇语。
谢朓诗:“合沓与云齐。”吕向注:“合沓,高貌。”
《说文》:“酩酊,醉也。”
卢照邻诗:“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川。”
《晋书》: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319

赠王汉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
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
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
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
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



古诗简介
《赠王汉阳》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出自《全唐诗

翻译/译文
天上落下白玉棺,王乔辞别叶县,自己躺了进去。
一去快有千年之久,今天在汉阳有见到你。
你还是穿着那双飞凫舄的鞋,我还隐隐约约记得你的仙人面容。
你的鬓发还是那么青秀,童子般的容颜皎如白绸缎。
我也在这千年时间里戏弄水,叹嗟海水曾经有三次巨大变化。
就如同麻姑所说的一样,清浅三变,时光就像电流一样的快速逝去。
与你数杯下肚,可以尽酒宴之欢乐;
学白归去来,何必为贫富操心。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2: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320

留别广陵诸公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
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
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
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
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
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



翻译/译文
忆少年时代,我喜欢结交赵燕侠客。
玉鞍金羁高头骏马,锦带横挂龙泉宝剑
心胸坦荡,了无疑事,所向并非徒然劳神费力。
晚年感觉此空虚,搜取精华草书《太玄》。
空名约束壮士,薄俗遗弃高洁的贤人。
中年曾蒙圣明眷顾,翰林挥毫,气凌烟。
后来却有骑虎不敢下之势,攀龙的时候忽然从天上堕落。
还家修道守清真,孤洁如秋激励。
炼丹费了不少钱财,采仙药走遍川。
隐居不关心人事,辽东的田地交给租户耕作,我收收税而已。
兴致勃勃的时候,也喜欢乘舟高歌。
必喝,有喝必醉,不过醉了还可以倒着骑鞭。
狂歌一曲,自此分别,归去垂钓沧浪前,再隐居一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1-24 07:47 , Processed in 0.70739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