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25 07: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炫东捧读!
诗没有了读者,最起码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意义。
所以我是坚持:写作的出发点——是要和读者勾通的。尤其是诗人:在某种意义上是把自己的这一瞬间交给了读者。
诗人要修行,不止于修身。修行,就是饱含在一首诗中的情感、语言、思想,要尽善尽美,要有与人为善与人勾通的勇气和胆量,而不是把自己藏匿起来,要光明正大,要成为读者的故交,而不是拒读者与千里之外,不要装腔作势,要平易近人,诗人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势,他是普众中的一员,所不同的是:他使用了语言,有一手写诗的能力,表达出现了他人无法或一时间没及时表达的思想、情感,记录了他人遗失了或未曾表达的故事。
朦胧是一种技法,而不是诗的“全部”更不能影响到诗人的品格。一个优秀的诗人,总会让朦胧在若隐若现中明亮起来的,而不是任其在若隐若现中消失……
我喜欢通俗的诗。通俗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不仅易懂而且易于接受。这个易是很重要的:不只是诗的内容,诗的倾向,还是诗人的功力和诗人的人品。把难做成易,超出了一百倍的难。
难是原生的,从婴儿出生时的一声声长啼到时事难料,人生苦短,命运多舛,生老病死苦……将难变易,这就是诗人的功德无量,也是诗学崇高的境界。一个诗人止于难,是他的畏难而弃。所以当读者用[难懂]回应给诗人时,不是懂与不懂的问题——而是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回绝。在这点上,一些诗人和评论家始终认为是读者低水平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提高读者审美水准”的这个伪命题——错了,大错特错。诗人的写作,只是一首首诗,而读者则是众生之人生。想不想,这一比诗人都应自觉出汗颜。
2019-9-25日即复于大诗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