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12|回复: 5

[其他] 《大诗界》2017年四月号(总第93期)统稿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7 2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诗界》2017年四月号(总第93期)统稿帖

¤卷首语(责编  山城子)

诗流与诗源
作者:李德贵

中国新诗,担负着中国诗流的新汛期,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诗,可谓是流长源广

说流长,则起自远古歌谣,汇成现实主义的诗经,继而流成浪漫主义的楚辞、叙事的汉乐府、五言为主的古诗十九首、三曹等的魏晋风骨、陶令的田园,接下来汹涌澎湃出唐诗、宋词、元曲,清的诗、词、曲的多元发展,直抵白话新诗的兴起。
浩浩荡荡,洋洋大观。

中国新诗(或称现代诗、今诗),则起于白话。先后经历了欧化性的白话起步,大众化的书面语革命实践,文革前十七年的赞歌,文革中的天安门诗歌现象,新时期朦胧诗的兴起,继而中间代诗群的开拓创新,直至70后、80后们的先锋、前卫、实验、后现代,流派纷呈。可谓发展势头正好。

远脉沉实厚重,近脉流光溢彩。因此不必担心断流。那是不可能的。单是诗人数量的激增,作品的激增,就不可遏制。尽管泥沙俱下,泡沫漩涡,但也不乏清流扬波,碧水涟漪。又有大量民刊的涌现,诗歌网站论坛的层出不穷。这一切,哪里有断流的一点迹象呢?我看当下的诗走向,美丽的桃花汛已经瞩目可待。因此,悲观的论点,绝望的情绪,尽可一扫而空;作危言耸听的宣判,或莫名其妙的诅咒,也无济于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没人阻挡得了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发展。

说源广,源在生活,广泛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毕竟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多元、多层次、多领域、多文化背景的社会生活,已经空前地丰富多彩、交织缠绕、纵横碰撞起来。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峙,从来没有这般地强烈、严峻和震撼。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和语言艺术,诗歌是空前的肥沃了土壤,空前地延展了水源,空前地风调雨顺起来,只待诗人们的执着、痴迷、精心、创新了。

流正长,源正广。诗人用武之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迅捷便当,几乎可以达到边创作边发表的理想境地了。我说的是在网上发表。比如临屏诗赛,比如直接在发表框上敲打汉字和写博客。这岂是屈子、陶令、太白、工部、乐天们可比?


¤大诗界原创在线(责编 哑榴、易湄、张跌跌、山城子)

  o时代诗声
  
有一种辉煌,叫舍 / 哑榴
  
  
  
有一种辉煌,叫舍得
  
有一种所得,叫无悔
  
有一种回头,叫坦然
  
有一种诗歌,叫纯粹
  
  
千种人生,千种得失,千种憔悴
  
吾独爱一种
  
只此一种,怜香惜玉,足慰平生
  
  
付出了所有
  
并不期望收回
  
初心如此
  
付出了全部
  
明知道一去不回
  
江水悠悠
  
  2017.4.3.哑草。
  
   
   
泥泞的乡愁(组诗)/ 唐丝宋瓷
   
   
泥屋
   
    墙是选粘性很强的泥垒成的
    瓦片是用泥烧制的
    地面是用黄泥夯成的
    灶头的砖是窑场用泥烧成的
    柱子、梁、椽子,甚至桌子凳子
    所有的木头都是山里采来的
    泥屋,朴素而温馨
   
    盘山公路
   
    弯弯曲曲,曲曲弯弯
    像一副丢在绵延山里的肠子
    游子把它装进胸堂
    上坡呻吟,下坡脚抖
   
    泥泞的乡愁
   
    小时候,逢上雨天
    总把母亲做的布鞋夹在腋下
    赤着脚在泥地走
    脚掌脚指脚背
    像蒙上眼晴的牛在瓦窑场踩泥
    脚陷进去,拨出来
    艰难地拔出来,又滑滑地陷进去
   
   
窗体顶端
  
  
  
人间四月天(外二首)/ 五屏山下一野夫
  

  这可是人间
  四月天啊
  唤醒每个关闭的毛孔
  藏有鲜活种子
  看,脚下的都在吐绿
  而枝节的心口上
  也在冒出嫩芽
  
  风啊,请你
  也吹到荒芜的心上
  雨啊,别疏远
  那片干涸的土壤
  好不容易捣腾词语
  等待破口
  还有蹦上蹦下的修饰
  期盼能发几枝嫩芽
  
  2017/4/8
  
  
出窍的灵魂
  
  
带着刀的锐利
  
山外边的云
  
刺破结板的土地
  
喋喋不休
  
风,吹过荒草儿
  
被摁下了头
  
怎么竖,也立不起来
  
颤粟不已
  
而那些开在肋骨上
  
凄白的梨花
  
是出了窍的灵魂
  
潜伏内心已久
  
荨麻疹
  
在清明节这个档口
  
喊不出来的疼
  
选择一次性发作
  
  2017年4月6日
  
  
雨夜的孤灯
  
  
缓缓的变换着,归宿的
  
今夜,你是怎样
  
落入陷阱,非你所能的设想
  
在厚厚的黑中
  
红尘不再,欲念还在纠缠
  
那些高的矮的闪闪发光
  
与黯淡的,有如我此刻的空茫
  
扑腾的翅膀拍击
  
四壁,夯得结结实实
  
我奔跑,匍匐,无端的呐喊
  
没有放弃突围
  
今夜,仅是我暂时客栈
  
太孤单了,一盏灯
  
就有无数个出口,你拽住
  
稻草绳。虽然他的尽头
  
还是乌黑一片,虽然我都是
  
从这里复活。我想
  
总有一天,将我全部倾入黑
  
那才是永久的居所
  
  2017年4月7日于台州椒江
  
  
  
三月的藤蔓 / 王瑞秋
  
  
三月的藤蔓
  熟睡了一个冬天
  在那些懵懂的鸟语中
  慢慢的唤醒
  
  一串串叶芽、花芽
  像我惺忪的眼睛
  梦幻的羽翼,靠枝节
  编制着合法的生存时空
  
  长着一身钢性的爪
  抓住墙壁,抓住树干
  像抓住给予生命的一根稻草
  向命运的边缘趴攀
  
  去年,被我踩踏的枝蔓
  又挺起了唯美的筋骨
  似乎忘记了那一段喋血的往事
  今生又在蹄声中匍匐
  


明亮(四首)文/ 朱士炼

明亮千里光
扫荡海茫茫
云深棉被暖
今朝又春光

明亮风里眼
眼望树林尽染
点一抹红
才是红尘味

明亮风树银花
脑想三际托空
到头来
人还在苦海如灯
照亮泥丸


*命里

命里流转
千峰路
苦海无涯
人命在黑白

命里有物
分享大众
留点丹心
照后生

命里无时
莫强求
只愿坐许愿车
抵达心灵一面窗


*苍命

弯折成苍命
人游空气
不知在水中
鱼游水中
不知在空气中

苍命难抗
抬头望青天
人影写三行
不知哪个是真我

苍命狂吼
漫九天无人问
只好一人静安
在俗世
望世间海
无应无求


*到处

到处留下情
像花开满地
待到花落结果时
人是否已在俗世转

到处留下情
一世的问候
是否能换回
千百世的等候
再去投生

到处留下众生梦
梦里梦外
是谁的手
捧着恩怨
直到永远


内黄春蕴 / 鲁午坡

槐林依旧在追溯或怀古
故道花开波澜涌起
油菜花漫来的黄无意打扰二帝陵
唐塔所见正是十里桃花

内黄春天总从线装本跃起
红绿黄蓝黑刚好跟着蜜蜂取材
一幅农民画更有底气

柳笛一直在落腔里寻乡音
一碗筲灌肠让熏风迷失
杨花柳絮都讲内黄话

枣林也许会晚一点出场
不是千年枣园不解春
一抹朝霞及早透支它的红


清明节,祭奠母亲  /  邓仲祥

  借一缕春风慰藉,携一路阳光普照
  打开记忆的涟漪,追忆释怀
  让情感再次升腾,走进昨日
  清明节祭奠总是心情沉重,隐隐作痛
  
  十多年前,母亲因患病住院治疗
  多日病情未见好转,在大夫的劝说下
  接回老家,当天下午就安详地走了,一别永久
  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只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失去了母亲,我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
  在一片迷蒙中行走,心中笼罩成一抹忧伤的感叹
  失去精神的支点,在维系情感的纽带中度日
  长时徘徊在十字路口,寻找一方心灵寄托
  
  一颗心多年彷徨在思想的天空
  那张音容笑貌总在耳畔回响,挥之不去
  噙一眶泪水,捡一抹期待
  总是忘不了儿时母亲的种种教诲
  
  仰望苍天,苦涩的泪水,遗失了多年
  历久弥新的记忆总是在犹豫中行走远方
  走过一段坎坷,终于走进平静的港湾
  但牵挂的目光时时延伸生活的等待
  
  晨曦跃上东方山巅,把梦剪成一缕烟缕
  那飞逝的时光却留不住一段渐行渐远的背影
  只有思想照亮一段路,如同岁月的溪水流淌多年
  却漂白了儿女记忆的灵魂,苍劲有力
  
  每当清明节,那些被褪色的经历
  又在心灵深处生长,重忆弥合的忧伤
  抑制不住如线的泪水,静静地在心中流淌
  岁月的惦记印上伤痕累累的过往,日夜前行
  
  一堆冥币燃烧,摆好祭品,跪拜磕头
  在母亲坟前,每年都重复一样的祭奠动作
  这是老辈人遗留的习俗,至今香火不断
  遵守祖训,这就对先辈最好的纪念
  
  清明节即使细雨化墨,蓝天作纸
  总是写不完对母亲的回忆,书不尽深深思念
  站在母亲坟前,慈祥的身影始终浮现在眼前
  点燃纸香,无尽的哀思在天空中凝固
  
  坟前的香火弥漫着久远的往事
  这一刻,倾心聆听远去的嘱咐
  让每一步迈出的脚步沾满泥土的清香,不忘本分
  坚守一方纯净之地,永远做一名诚实守信之人


西楼茶香(外一首)/ 子麦


小女子踮起脚尖,出入西楼
香水预约街头巷尾
又顾又盼。先生面熟
再拐一弯新月,琴音曼妙
平仄牵引上楼,且慢,微醉春曲

掀开,茶道婉约而至
青山慢煮灵气,点点滴滴
手上的功夫,又搓又揉
一盏茶的意蕴,杉木扁担渡口出题
宋瓷加密,千古恩怨不如拱手作揖
故事融入杯底,一片茶叶自己爬起


《下午茶》

舒心的日子,下午追蜜
胳膊疼出声,窗口,阳光一缕
端坐,桌面捞起吉祥如意
不谈碰瓷,虚词落空,弯腰托起
一抹微笑输入情愫,静观沉浮

海阔天空,回到绿
一杯浓茶难以谋面,相识太久
楚河汉界,情意绵绵,天南海北
各自安放,找个借口后山采蜜


暖色 / 小建


初冬,红梅还没
走进我的眼眸。一朵
嫩芽的芬芳,微微扬起唇
            
喊醒了蔚蓝的天空
有几朵云驮在你的枝头
嗅着你的体香
            
接近窗子,让我聆听
你娇嗔的声音,来自软绵的
春梦传来的低吟
            
有很多童话和寓言
住在里面。风是它唯一的绿
于是,我铺开纸笺
              
把昨晚绊倒我的一枚
嫩芽,扶上一首诗的扉页


岁月的行板 / 死水微澜


岁月如歌
低吟浅唱
声情并茂
往昔的日子
在梦里回味
火红的年代
在心里激荡
飘逸的梦想
在眼里奔放
飞扬的青春
在歌里徜徉

岁月如诗
春花秋月
情景交融
从前的日子
在梦里重现
激情的年代
在心里珍藏
遥远的梦想
在眼里平静
无悔的青春
在诗里蹉跎



  O古韵情怀


词二首 / 天荒


【仙吕•一半儿】又离别(新韵)

仲春弯月又残缺,柳絮纷飞湖面贴。
石子一丢漪相叠,又离别,一半儿清波一半儿雪。

注:雪,湖面轻漾,柳絮如雪。


青杏儿•杏坛吟
穿越古城墙。叹观止,不负春光。岱宗毓秀云端里,恢弘叠嶂,巍峨苍翠,气象辉煌。
夫子讲书堂。临峡谷,俊峭山庄。林森流水真幽境,人和地利,村康乡富,坛杏留香。


庆党九十五年华诞(_外四篇) / 梅宇峰



南湖深处谁摇橹,
逆浪迎风一小船。
洒血二八建国业,
倾心九五创世篇。
拍蝇打虎功三世,
勤政兴军利百年。
航母虽威非霸主,
和平队列勇头前。


蒲公英

  不求显贵名天下,
  只占荒郊一处春。
  褪去繁华无挂碍,
  逐风又得自由身。

  
琴棋书画        


高山流水入丝弦  
半曲忧心已悟禅  
此物寻常轻不弄  
知音一遇始能弹  


运筹帷幄智多端  
叱咤风云热血干  
胜负轮回谁掌握  
轻摇羽扇拂棋盘  


铁划银钩欲问天  
狼毫浓墨写名篇  
谁呼碧海腾龙落  
一笔书成已是仙  


丹青写就百花鲜  
泼墨敦煌大漠烟  
万里独行修画笔  
江湖洗砚上楼船  


悼杨绛先生        

人间痛悼杨家女
极乐钟书迎季康
世事何能皆遂愿
悲欢一曲奏阴阳

君是春风为我来

君是春风为我来,
相逢把盏幸何哉。
桃花伴酒须豪饮,
柳叶如眉得细裁。
呼友诚心邀燕客,
寻芳逐步上云台。
今宵暂忘归时路,
醉倚香兰问可开?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组诗) /  醉老翁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火种,为这块土地留下了无尽的财富。曾追寻红军长征足迹的旧作发表,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地利80周年。


           辉煌长征

革命远征不畏难,围追堵截巧周旋。
五反围剿论成败,四渡赤水斗敌顽。
巧渡金沙夷路险,飞夺泸定铁索寒。
穿越草地奇岭雪,万里长征惊宇环。

          飞夺泸定桥        

带厉河山一线通,茶马古道筹边雄。
万里长征泸关险,三军远戍伟业功。
兵机不愧夺天堑,将略何惭惧罴熊。
烈士忠魂日月在,英雄浩气天地红。

   泸定桥坐落在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安顺场

西蜀夷地归大荒,边陲古镇尘沙黄。
惊涛拍岸千堆雪,乱石穿空万壑霜。
翼王遗恨悲剧地,红军浩气胜利场。
英风飒飒孤舟勇,千秋终令汉竹香。

    安顺场座落在四川石棉县大渡河畔,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闻名于世。1863年5月,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率兵西征被困于此,最终导致全军覆没。1935年5月,红军长征途径安顺场,“十七勇士”成功强渡大渡河,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的篇章。            

           彝海结盟

红军远征过西凉,歃血结盟侠骨香。
山川万里存遗迹,丰碑百代留华章。

    彝海位于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城以北40公里羊坪山上,面积1平方公里。1935年5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部队刘伯承司令、聂荣臻政委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相见,结盟仪式在彝海边举行。这天下午,刘伯承一行骑马来到海子边。小叶丹带10名随从,也骑马来了。肖华把刘伯承介绍给小叶丹。小叶丹说“按照我们的传统习惯,我们今天歃血结盟,兄弟相称,你同意吗?”刘伯承爽快地答道:“同意!”小叶丹喊了一声,几个彝人跑上来,手里提着一只大公鸡,端着两碗清清的水。小时丹左手抓鸡,右手握着大刀,口里念道:“5月22日,刘司令、小叶丹在彝海湖边结义为兄弟,以后如有反悔,如同此鸡。”说完举刀割断鸡喉,鲜红的鸡血滴进碗里。刘伯承、小叶丹跪在碗前,在蓝天下,刘伯承举碗发誓:“我刘伯承对着苍天和大地发誓,我愿与小叶丹结拜为兄弟。”说罢两人举碗一饮而尽。静静的海子边,顿时一片欢腾。次日晓晨,刘伯承等率领红军先遣队向彝区前进。小叶丹叔侄走在红军队伍前面,为红军带路。使大部队顺利通过百里彝区。

           会理会议

力反围剿拯斯民,陈师北上树红军。
播传大地星星火,呼吸群山片片云。
紧急关头拨航向,危难战前定方针。
砥柱中流孚众望,换得中华浩气存。

    会理位于四川凉山州南部。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途经会理时,党中央就在现会理的仙人洞小岛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毛泽东同志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阐明了运动战略的正确思想。会议上,针对当时部队的思想情绪,进一步阐明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动作战才能摆脱敌人重兵包围的作战方针。此次会议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会后,中央红军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的先遣队,为中央红军北上四川开路。

       红军渡口 皎平渡

江浪排云空,惊涛汹涌,万里远征西夷中。
红军巧渡斗敌顽,飞兵奇功。

长征万千重,健步险峰,接力先烈路峥嵘。
而今又访长征路,莫忘英雄。

    红军渡即皎平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位于会理县东南方,距县城74公里。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时曾在这里举行过著名的“皎平渡战役”,胜利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时至今日,众多战斗遗迹依存。如前沿指挥所,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诗中描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毛泽东及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山洞,刘伯承元帅指挥作战的将军石等依然历历在目。

               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古蜀夷地滇黔通,蔺州英烈山河同。
二郎名酒万里香,四渡奇迹千载功。
蜀山黔水雄关道,星火明月浩气虹。
当年赤水甜壮士,今朝郎醇醉春风。

    蔺州(今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地最南缘,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古蔺县呈半岛状伸入黔北。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古蔺境内转战 54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石鼓镇·红二方面军渡江纪念碑
  
横断山脉起云岚, 长江天下第一湾。
浪涌波回忽曲折, 烟消云散始循还。
红军碑记长征迹, 铁索桥伴柳色鲜。
朝霞驱散阴霾气, 春雨迎来艳阳天。   

    石鼓镇位于云南丽江县西, 地处金沙江与冲江河交汇处, 金沙江西北流至此折向东北,称为长江第一湾。石鼓,是古战场,也是红军北上抗日渡口之一。相传诸葛亮“五月渡沪”,忽必烈“革囊唤渡”均在此地。1936年4月,军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率领下,从这里渡江,北上抗日。

    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

披肝沥胆济世穷,红军伟业震寰中。
寒索悬江凌百仞,惊舟博浪激千重。
迟暮将军唤豪杰,老泪横流祭勋功。
英雄不逝昭后世,夕照金碑火样红。

    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四川松潘县川主寺。东距“人间瑶池”黄龙寺景区42公里,西接川西北草地46公里,北临“童话世界”九寨沟97公里。飞夺泸定战将杨成武晚年连呼:“22名勇士在哪里!”。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锁钥黔北万峰巅,峭壁绝立一线间。
天随路径藤萝峡,人共白云虎豹关。
犹闻战马蹄声碎,更觉霜晨晓月寒。
红军气概功第一,彭大将军奋争先。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遵义会议

播城寒霜分外浓,长征前路多险峰。
左倾斗争犹未灭,通道转兵皆成空。
群龙得首拨航向,山河欲碎见英雄。
马列主义旗尚在,复兴中华继东风。

        播城,即今贵州省遵义市。通道是湖南怀化下属县,地处湘、桂、黔边界。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境内时,曾召开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按照通道会议的精神,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通道转兵”是长征的转折,是红军命运的转折,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



  o诗人自选集


大江交响诗
文/孔祥忠



风尘做媒
青苔与屋顶的茅草
亲密作爱

春雨潜来
滋润青苔的爱情
古老的茅屋
书写江的春秋




马车
在黑龙江边奔驰
矮树林落叶底下露出残雪

车过十里河
响鞭溅起四月的浪花
河滩 车辙越压越深





在江边延伸

蒲公英
已有黄色的小花开放
其它野草
依然枯黄




麻雀
在草蓬间跳跃

乌鸦
降落在橡树枝杈上
时而哇哇
打破树林的寂静




春雨分裂了江的冰盖
流冰碰撞的轰响
震碎了沙滩上的冰凌

阳光在残冰里折射七彩
东去的冰排
唤醒大江的梦




大江上空
江鸥盘旋
江面残冰默默流淌

快艇
在江的各自一边巡逻
江心碰撞的波涛掀起更大的浪




搁浅在江滩边缘的冰排
失去起初的冲动和寒冷的威严
在阳光下泪滴

吻别黑色的卵石




紫气东来
达子香
墨绿的嫩叶点缀花间

枝头
六角蜂房孵化的黄蜂
在等待更高的温度




田野上空
蓝色羽毛的云雀
沿正弦曲线飞行

布谷鸟
憨直的鸣叫
呼唤蛰伏的生命




溪水
弹奏无弦琴
从山涧跳跃迩来

在弯曲处
白浪花
轻轻击打久违的卧石




黑色的土地
烟尘四起

东方红拖拉机
沉闷地轰鸣着
播种
海子的麦田


十一

母草逐渐倒下
宿根
钻出嫩芽
春天就来了

问题
竟如此简单


十二

春风在雁鸣中南来
剪掉枯枝
抚开绿叶

溅落露珠之后
描红了
海棠


十三

我轻轻弹动花的枝条
酿蜜的蜂蝶
欲去还回
淡淡花香

这熟视无睹的花儿
我苦寻的茉莉


十四

最后一片黄叶
在春天
落地归根

枝头
鹅黄的嫩叶
像花朵绽放


十五

柳丝纺白絮
李子凝花魂

梨园正飞雪
无雪不迎春


十六

白云拽着春风
嬉闹着
山崖上的花骨朵

于是山
也融了雪
吐出了香


十七

江岸
雾气氤氲
羊群
淡出淡入

牧羊的鞭声
揉进野草的清香


十八

小蛇蜕变后
重在草丛中
游弋

红信子
开始舔食她新生后
第一滴露珠


十九

苕条疯长
穗状花絮
继续编织梦幻

蜜蜂在近旁
焦急等待
淡紫的花儿开放


二十

野李子花
倒映
江湾平静的水面

白花中
点缀几点翠绿
一只鸟儿
在倒影中啾啾串跳


二十一

柳树的枝桠
泛出青绿
芽孢嬉笑着分裂白絮

小鸟噗噜噜
穿过柳丝
江边的淤泥上柳絮如霜


二十二

江心岛上
五味子
紫藤缠绕橡树肢体

如伞的绿叶
在橡树枝叶缝隙
接受太阳的光能


二十三

野玫瑰
给小岛披上
红色的锦绣

蝴蝶在锦绣上飞舞
急着寻觅
春的甜美


二十四

阳光倾斜着照进树洞
黑熊翻身
结束冬眠

灌木丛中
野猪鼻喘粗气
拱嘴寻找榛的坚果


二十五

山刺玫枝条上
残留的红浆果
零零落落

尖锐的刺上
挂有山鸡
留下的漂亮的羽毛


二十六

野兔双腿直立
头部微斜
竖起的耳朵轻轻抖动

红红的眼球
警惕地眺望远处沟溏


二十七

白桦树
寄生的冬青
呈现黄绿色

冬青叶子
逐渐藏进
新生的树冠


二十八

龙须柳
摇摆着向下抽穗

嫩绿的新苗
在树根的不远处
拐着弯儿
攻出地面


二十九

湖泡的莲花
在月下
留恋蛙鸣

河口的芦苇
在绿色里
迎接候鸟归来


三十

祖宗的村落
游荡着光的精灵

飘动的萤火
照亮夜行的路

我在孤独中
生命得以轮回

2007元宵节凌晨





微型诗(15首)
文/  山城子


裹着爱恨情愁
戴上华饰绰约行走
走成海掀浪,浪成风摆柳


小区的樱花

全是大气的一团团的粉艳
轻轻地摇曳着安闲
遥远了硝烟


诗像

山里僧人楼阁
岚岚联手半掩半遮
遮不住涧鸣涛涛瀑布落


资本大隧道

瓦特开着世界列车进入
挤在过道儿的感冒发烧
包厢太少只够富人逍遥


味道

今早的情思是面条
它必须半掩于诸多配料
薄薄的肉片香香的葱花恰好


一首诗

说的是今天早餐
面片里卧着两个鸡蛋
我告诉她这就是所谓诗眼


常常新

从尝尝,到常常
从枇杷,到琵琶
从初婚,到皓首双双游天下


家的味道

亲切、踏实、温馨
空气里变化着嗅觉的美丽
窗台花香,厨房烹香,闲唠的气息


挖野菜

给亲近大地寻个借代
于是我俩收获了一筐苦蔴菜
还有春风阳光的抚爱


煮苹果

每天有一小段过程
我加一片柠檬,为谁沸腾
她赞美时,我们翩然飞回年轻


阳光

九月,阳光明媚含香
所有的快乐可恣情成长
让枯燥撤离诞生理想的课堂


拍照

田野,豌豆花开得太美
把她簇拥得焕发了妩媚
拍了我也加入——手机派对


抓拍

山里江南,风和日丽
休息休息,临河长椅
我将头歪躺她肩,女儿急按手机


羡慕


看那些白色的鸭子悠哉河里
多么想
老迈的身体生出玉一样嫩羽

思念微醺

也是暮春四月天
玉串一样的槐花
香袭河沿。咱俩移步缓缓

2017-4-25
于观山湖




o三人行


天荒新作(九首)
文/  天荒一隅


暮春演绎黑龙江的神秘

四月天,演绎着变脸的绝活
明媚的天气,可怜巴巴
今晨,江村再一次引来春雪
用白纱给大江飘渺
一层曼妙。封闭的江冰
又抖起冬天的精神,洁白如霜
冰底下的水焦躁成浮躁
不断顶撞有些松动的冰盖
“该升温了,我需要荡漾”
晚春,在边塞异常诡异
空气用时而的温暖,击打坚固的冰
它企图帮助那些悦动的江水重生
可解冻充满神秘,许多生命
都在期待,包括乌鸦林蛙以及杜鹃

2017年4月20日6:10:47
  
  
在群落里暗地较量
   
    宁静的天空,白云悠闲地散开
    蓝色失去清澈。昏沉沉
    的四月,更多的绿,慵懒到极致
    唯有红松看上去,在脱掉
    冬天的针叶上面的那一层
    防冷涂的蜡,每一根针
    都开始翠绿起来。微妙的
    是每一个枝头的芽孢
    鲜嫩的黄,胜过那些悬崖上
    即将盛开的花朵。鹰巢边的
    乱石头上,青苔在返青
    达子香丛,花骨朵眯着小眼睛
    窥视春光,看什么时候
    更适合它开放。山野里的生命
    看似懒散,实际上它们都在
    各个群落暗地里较量
    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时刻
    好开自己高贵或卑微的花
  
  

    2017年4月20日18:13:25
  
  
  
  
在悬崖俯视太阳鸟
   
    山的阴坡,几十年前
    废弃的矿坑少有人迹
    残石头,像那些老去的矿工
    被尘土掩埋。自行生长的小树
    (也许是鸟类粪便携带的种子
    繁衍下来的也未可知)
    在冬季冻结的红果子
    这些小浆果,在春天来到时
    依然殷虹。它似乎成为这个矿坑
    的地标,引导那些南来的归鸟
    再次到这里寻觅。太阳鸟
    我在悬崖顶上俯视,是一场偶遇
    但诗歌对你的倾心则是
    因为你的清馨让这个小生态链
    成为系统,你的这一环尤为重要
    你在修复,而我总在无意地破坏
    2017年4月21日3:45:58
  
  


  
  
谷雨,野浆果
   
    说破也罢,暮春的浆果
    挂在干枝之上,孤独到干瘪为止
    我知道,它是遗漏的
   
    或者入秋后,它不那么成熟
    它的姐妹,熟透的那些
    有的被鸟儿啄食,有的掉落草丛
   
    它的张望,或有更多的期待在里面
    谷雨,多好的节气
    鸟儿都回来,唱婉转的曲儿
   
    氤氲里,绿色萌发之前
    果儿的红已解冻
    它将用鸟儿的羽翼飞翔
   
    2017年4月24日3:06:31
   
    暮春,在江边的崇山上望远
   
    攀登至此,我在急促的喘息
    脚下,一块岩石
    携带青苔在呼唤草木苏醒
    顶峰,在风中飘动着神秘感
    灰色的愿望,更多的是
    让你遐想在森林的网络里
   
    再向上,已没有路
    引导你攀爬的绳索,更像是
    潦草的曲线,缭绕在山间
    它用它的白勾引你
    让你不得不一步步沿着它
    登顶,哪怕还有最后一丝力气
   
    望远,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小兴安岭,还有黑龙江
    那么简单就诠释了
    人间的迷茫。置身山水冰雪
    你就是,一片落叶一粒冰
    如此一想,草木一冬云消雾散
   
    2017年4月24日3:57:02
  
  

冰花

给你的白,隐约了天空的蓝
最初的贞洁,在阳光下
开放出清脆的的线性

春光难以捆绑,江在清醒
坚硬的溶解,意义重大
它让这些花朵,透明到黑水为止

盛开的爱,趋近于零度以上
微笑,越来越加温暖
种植在冬季的种子,充满挚爱

2017年4月27日3:24:29
简约事件

厚实的落叶,残雪还有泥水
这条山路其实算不得路
它顺势在山脊爬行
曲曲弯弯,偶尔露出的旧车辙
成为我迷失的导航
经历,我感到它是无形的财富
而这一次也该是没有价格
的财富。它会累加在头脑的
某一群细胞里,幻化为人生的魔力

事件简约之后,即使还可
用形象思维还原,依然不可逆
迷路的过程,失误着判断
户外运动者——
重要的第六感官不能缺或
偶然的自救,需要平淡的心态
正确的方向感隐秘着许多动力
——战胜孤独的子弹

就在你的拇指或脚板底下
2017年4月27日2:36:16
  
谷雨,野浆果
  
  
说破也罢,暮春的浆果
  
挂在干枝之上,孤独到干瘪为止
  
我知道,它是遗漏的
  
  
或者入秋后,它不那么成熟
  
它的姐妹,熟透的那些
  
有的被鸟儿啄食,有的掉落草丛
  
  
它的张望,或有更多的期待在里面
  
谷雨,多好的节气
  
鸟儿都回来,唱婉转的曲儿
  
  
氤氲里,绿色萌发之前
  
果儿的红已解冻
  
它将用鸟儿的羽翼飞翔
  
  2017
4243:06:31
  
  
  
暮春,在江边的崇山上望远
  
  
攀登至此,我在急促的喘息
  
脚下,一块岩石
  
携带青苔在呼唤草木苏醒
  
顶峰,在风中飘动着神秘感
  
灰色的愿望,更多的是
  
让你遐想在森林的网络里
  
  
再向上,已没有路
  
引导你攀爬的绳索,更像是
  
潦草的曲线,缭绕在山间
  
它用它的白勾引你
  
让你不得不一步步沿着它
  
登顶,哪怕还有最后一丝力气
  
  
望远,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小兴安岭,还有黑龙江
  
那么简单就诠释了
  
人间的迷茫。置身山水冰雪
  
你就是,一片落叶一粒冰
  
如此一想,草木一冬云消雾散
  
  2017
4243:57:02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九襄,故乡,甜在心里,醉意难消(十首)
文/蜀道人生

一、盘符里的模糊印记

九襄,
在我记忆盘符里的
一个毫不起眼的地名,
是汉源县的一个小镇。

九襄,
之所以能够留在我的记忆盘符里,
那是在四十七年前,
曾经无数次来往于省塆坵五七干校。

   
九襄,
是我漫漫人生,
跋涉途程中的一个必经之地。
崎岖陡峭的道路,
蒙着帆布的解放牌卡车车厢,
晕车呕吐,胆颤心惊,
来去匆匆,沿途景致,
哪有闲情逸致,

九襄,
你的模样,
记忆盘符,
调不出一丝一毫的印记。   


二、机缘巧遇


认识lq小妹,
仅半年有余,
缘于“嫘祖”,
基于德性,
如前世姊妹,
性格,脾性却是如此的似曾相识?
彼此理解,默契,相见如相知......     


三,半路途程

一路摆着“龙门阵”,
也瞟一眼高速,
两边黄一块,绿一块的
菜花和麦苗地。
车过名山,山势逐渐隆起,
云雾缭绕,茶山青青……


四、三合馋涎

路过荥经三合,
肥肠豆花,龙宝野菜、
三合棒鸡、三合腊肉……
一干特色小吃,首次尝鲜,
引得馋猫旅人,馋涎如泉涌,
假装斯文,慢咽慢吞......


五、云峰古刹不留客

主人安排周详,让人感佩!
“始建于唐、兵毁于元、重修于明、续修于清”的云峰寺,就在荥经境内。
不游,不赏,绝对后悔。

寺内桢楠,香樟,古柏郁郁苍苍,挺拔入云!
顽强的生存本能,令人感佩,
裸露的根上,长满绿苔与地衣,
匍匐景仰,渺如蝼蚁。

当今世道,净土难觅,
名刹古庙,早已失去景仰与兴致。  

然,云峰寺的“三不”,陡然让我心生崇敬:
“不收门票,不烧高香,不捐功德”。   
不由开口问老僧:“此寺可留客?”
老僧回答:寺内不留客,周有农家乐。
  
其实“三不”一兴?
何需留客?实乃明知故问?


六、九襄面目靓眼睛

时隔半世纪,
桃花夹道,
盛若迎宾,
在花海中倘佯,
果乡里尽兴。

漫山遍野的白花花,
粉花花铺满了整个如画的九襄小镇,
四海来客,目不暇接,面带惬意与喜庆。


七、花果漫山泽九襄

主人来了,刨根问底,
打听着九襄的过往:
一个穷山沟啊,
一片贫瘠的土地,
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

八十年代,
改革号角漫九襄,响应号召植果树。
田坎、地头,山坡、高地,
漫山遍野,才有了这
梨,桃、樱、橙、苹、李、杏,
香飘十里八乡,
香飘年年,季季......

九襄村民致富脱贫!
跨跃之风劲吹,
梨花节、樱桃节、采梨节的欢歌,
此起彼伏!
   
汉源、九襄震波,
传遍五湖四海,九洲享誉!

旅游中心正打造,湿地公园赶工急,
九襄石牌坊——只能隔墙观望。

明年,明年,工期并不长,明年再来,
你会舍不得离开——离开这花果漫山的九襄!   


八、承载

汉源,清溪,九襄,
承载着——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战略要地,及其厚重的历史。

汉置沈犁郡,唐筑清溪关,
历代设清溪县,南来北往,
“文武官员,到此下马”!
已成铁令!

翻越大相岭的“官道”在清溪庙前延伸。
清溪文庙,门楼陈旧,
“万纫宫墙”,
保存完整,雄伟高竣

“棂星门”,
精工石刻、石雕栩栩如生,
彰显着历史的光耀!

棂星门右的状元榜,
雕刻着汉源的天之娇子!

棂星门后的“泮池”清碧透底,
泮池上的“状元桥”,
激励着汉源的殷殷学子,努力攀登!


九、汉源人的骄傲

与刘氏相识,
喜闻刘氏家族,
拥有一位汉源人之骄傲。
赏阅刘 水遗画——石榴,
“刘 水绢画集”,感叹声高!

羁旅艰辛,成就光耀!
心中涌泉,耳畔赞歌飘!
一部抗战英雄传奇,
需要立传,继承,延续!

叹息一生夙愿,未能实现。
借一幅水墨丹青——水岸鸭鸭声声唤:
渡我越过经纬,磨平旅途凸凹!
为赏一眼魂牵梦绕的故土——九襄的山水!
寄予一幅故乡山水梦幻画,
激起世人心海波浪,滚滚滔滔……


十、酒香——九襄,甜在心里,醉意难消
自小喜欢生吃醪糟,
恰逢一锅米酒,刚刚出窖!
股股浓香,刺激味蕾!
酒瘾顿时发作,难忍!难消.....

一罐醪糟,
载着九襄人的热情、朴素与辛劳!

糯香扑鼻!
香在鼻息,甜在心田,醉在情海!
那是一腔九襄人的情怀,
此生难忘,此生难消……




像一条逆流的魚(外一首)
诗/哑榴

一个,一个轮回
改写春天
每一次风暴,或从浊水里上升
或从青梗上跃出

一年一度,魚
从江河到溪流,从死潭入田野
让所有干涸过的,灭绝了的记忆

再次复活。你会相信
从哪里来,你还会回到哪里
产卵,孵化。你还会遇见

生养你的花草。簑笠,赤足
当你裸露在他们惊喜的眼里
侧身划过浅溪,慌不择路

2017.4.4

兩落下

你想搬走什么?一一
那些枯叶
总想阻碍流水
雨落下。也许你
搬不动石头。只想从
潜移默化的日子
抽丝,剥茧。即使化不了蝶
也可被唏哩哗啦再感动一次

2017.4.4




  o诗香女儿

l  踮脚的时光(外三首)
文/ 蜀道人生


风中

飞鸟在屋顶花园
展着翅膀

啁啁啾啾
“娃儿捡粪,娃儿捡粪”……
依然如此熟悉

深呼吸
却无以吸进
田园泥土的香
青艾,棉花草的甜

刚种植的辣椒
茄子、丝瓜,扁豆苗
尚未“转正”
亟待一场风
助长!

2017年4月12日 08:40:45
踮脚的时光

再也无以极目远望
那些流走的岁月
早已破土穿墙

老屋的盖瓦
早已稀牙漏缝
举目便可
看穿天云与月亮

夯实的泥巴墙
也已洞穿
刺穿游子
疼痛的心房

2017年4月12日 08:47:19


蛰伏

还有什么可以任其蛰伏
还有什么可以隐吞
咽下肚肠

不堪重负的心脾
早已失去了反刍
飘逝遥远的青春时光

2017年4月12日 08:50:51


盟心

那是少不更事的学语
那是青春懵懂的呢喃
怎敌得世事的
风云突变

能够信守的
搬起指头
计算…..

2017年4月12日 08:56:33



在梦里(外三首)
易湄

  
梦里只有魂灵
  多么小,多么真
  肉体成为气,成为烟
  成为回忆里的一滴眼泪
  
  梦里在穿越
  从今生到前世
  一座桥凌空架起
  前世和今生是孪生的草籽
  
  梦里总在清场
  一场雪迅速融化
  两辈子的债务都化成灰
  影子碰撞影子
  都是虚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问号
  
  
是不是走着走着时间也老了
  
所以它的背驼了
  
它沉默着面向大地
  
它用一根棍棒支撑剩余的日子
  
并偶尔抬头
  
想勾住头顶孱弱的阳光
  
  
但是却又不自觉地弯了下去
  
又是一个雾蒙蒙的天
  
又会和一场雨不期而遇
  
那写满字的稿纸被打湿了
  
曾经鲜明的答案
  
又不知道隐进了哪里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慢过一棵树
  
它一直在长没有衰老
  
我一直在走
  
云卷云舒
  
  
天空还是老样子
  
当然有时被隔在雾霾之上
  
  
生活的节奏不紧不慢
  
一棵草里有菩提的影子
  
  
风还是昨天的脾气
  
春天的气息里有淡淡的甜味
  
油菜花一波又一波
  
它们像我归还给大地的青春
  
  
摊开的稿纸清香依旧
  
诗歌躺在上面
  
被路过的白鸽唤醒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突然,突然
  
  
那些看不见的血
  
和蝴蝶结一样
  
有几个疼痛的音符
  
在窗子外跳舞
  
  
肢解时间的刀有好看的造型
  
时间落地
  
留下漂亮的影子
  
是蛇精的模样
  
  
我肯定是病入膏肓了
  
一千颗药丸都在劝归
  
归入天外的虚无
  
归入一棵草籽的宿命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22: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诗穿越纸媒(责编 与诗为伍)

  o百年新诗——名作回放
辑录:大诗界编委

013、 改天换地的钟情歌唱—————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014、脍炙人口的情歌———————闻捷《苹果树下》
015、不可忘记的历史吟唱—————顾工《我站在铁索桥上》
016、亲切的老北京声音——————俞平伯《到家了》

改天换地的钟情歌唱——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3】
作者:山城子


选:
三门峡━━梳妆台
文/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啊,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工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啊,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河万里图,
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
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无限青春向未来!


贺敬之:
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学习:

看到这首诗,就想到共和国诞生初期,我国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后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那些热火嘲天的场面。我在读初中时,就参加过修水库、挖河网、上山植树造林等劳动。至于治理黄河,那就是大工程了。年届93岁高龄的老诗人,那时还很年轻,正值他的创作茂盛时期。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治理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正式投入使用。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枢纽运营数十年以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诗人正是以这个工程的胜利竣工为素材,高度地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贺敬之的诗歌饱受民歌信天游的影响,其文本流畅自如,韵脚铿锵往复有力地前行,极易朗诵。这首就很有代表性。既是白话,又是歌唱,激情饱满,自由奔放。这样的作品是中国古典诗词传统与民歌的新颖结合。很中国的味道,很人民的味道。应当说这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性的示范。

“黄水劈门千声雷, / 狂风万里走东海。”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这些传统的七言、五言句子,就是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但又不拘泥于格律,而是让其情感自由自在喷薄而出,恣意流淌。诗不定节,节不定行,行不定字。这是真正的中国自由体新诗。阅而眼目一新,诵而韵脚响亮。

2017/2/13与辽西故乡

脍炙人口的情歌——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4】
作者:山城子


选:
苹果树下
闻捷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现代诗人。江苏丹徒人。历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兰州分会副主席。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赞歌》(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河西走廊行》(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及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

学习: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捧着他的诗集就着魔,总是深深地陷入情节,每一首都像一部爱情小说。看这首,诗人起笔就亮出了那个小伙,接着姑娘就被歌声吸引出来。“心跳”,自然是初恋的羞涩。
我拔不出腿来,都因他在尝试一种开拓——就是以抒情笔调铺叙故事,让古乐府的叙事诗体在新诗中成活。这肯定是新叙事诗的奠基,只是而后的工程没人来继续。但文本的架构已经立起来了,脱胎于民歌,而又诗性于民歌:他特别注意恰当地积极修辞,苹果生长的比喻如奔流的小河。“不要”的接踵反复灵动出心情,首尾的呼应反复正像瓜熟蒂落。
我另外一个深切的感觉,就是他语言的通俗流畅如车辙。当年的胶轮马车一样颠颠儿而行,哗啦哗啦的马铃铛也节奏得快活。这应当是诗歌普及的基础,绝非当下一些山头词语的晦暗艰涩。这实在是那个时代最美的版本,同代的诗人没谁能比得过他。我还注意到末句的那个“种下”,开了“动词拟物式活用”的先河。可以说这个“种下”的用法是星星之火,而今词类活用的燎原之势,至少源头之一是来自闻捷的诗歌。
如果说半个世纪之前的汉语新诗有个高峰,那只能是他,是他那部迷人的青睐年轻人的《吐鲁番情歌》。他被那场黑暗吞没时才四十多岁呀,提起他的名字总令人泪雨滂沱。本应当风骚逶迤总领数十年,而不至于泥沙俱下酿成今天的混浊。

2017/2/19整理旧稿


不可忘记的历史吟唱——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5】

作者:山城子

选:
我站在铁索桥上
文/ 顾工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英勇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该诗歌现已收录于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遗迹单元 第三课)

顾工:
1945年参加新四军。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报》记者、总后勤部政治部文创作员。是著名诗人顾城的父亲。著有长篇小说《红军的后代》、《疯人院》、《刑警姐妹》,中篇小说集《被遗弃的天使》、《泪光》,诗集《喜马拉雅山下》、《成熟的季节》、《军歌•礼炮和长虹》、《挥动小马刀》、《火的喷泉》、《战神和爱神》,散文集《风雪高原》、《大海的子孙》、《鲜花和乐器》等。长篇纪实文学《年轻时,我热恋》,童话《幸运儿和倒霉蛋》,电视连续剧剧本《根在淮水》,电影文学剧本《冰山雪莲》,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等。


学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青年文学爱好者,我经常在报刊杂志上读到顾工的诗歌。他的作品浅显易懂,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有极强的音乐性,易于朗诵。这首被选入小学课本的《我站在铁索桥上》,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其极强的音乐性,表现在通篇一韵到底,同时以口语为基础,抑扬顿挫铿锵地行文,加之叠格的穿插,反复格的运用,遂使整首诗歌就如同一首流行歌曲一样,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

正是在这美的享受的过程中,使读者回忆起来历史上的特写镜头——“红军飞夺泸定桥”。这样就让我们不由然而想到中国革命历程的千辛万苦和流血牺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呀!这样就会进而警醒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017/2/19于辽西故乡


亲切的老北京声音——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6】

作者:山城子


选:
到家了
文/  俞平伯

卖硬面面饽饽的,
在深夜尖风底下,
这样慢慢地吆唤着。
我一听到,知道“到家了”。

十二,一,北京。


俞平伯(1900年-1990年)
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后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学习:
一九二一年,俞平伯写下《北归杂诗》十四篇,《到家了》是最后一篇。“饽饽”这个词儿,听来好亲切。因为小时候我们就这样地叫。比如“粘饽饽”、“苞米饽饽”、“秫米饽饽”、“白面饽饽”等。
饽饽是满语,就是面做的饼子类食品。饽饽的品种很多。硬面饽饽是其中的一种,水分少,放几天也不坏。据说当时北京卖硬面饽饽的小贩,多在午饭后至傍晚出来叫卖,吆喝着:“硬面饽饽!”有的或至夜半。
“在深夜尖风底下”,不必说含蓄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怜悯之心。但主题是写“到家了”的亲切之感。而这亲切之感,竟然来自小贩的叫卖声,也足以透露出诗人对下层人民怀有的尊重之情了。

最想说的是这首诗写得既朴实又简约,只比七绝多三个字。尤其是写出了亲切的老北京的声音。这老北京的声音,很是中国的味道。全诗只“尖风”一词文些,其余全然是中国老百姓的口语。这,让我想及极少数欲否定百年新诗的人,硬说新诗是舶来品,就觉得可笑。

清代有《燕台竹枝词》写道:“硬黄如纸脆还轻,炉火匀时不托成,深夜谁家和面起?冲风唤卖一声声。”从这,到俞平伯的《到家了》,不过就是文言变成了口语(或称白话),哪里是泊来的呢?
2017-2-20于辽西故乡



¤诗歌综艺(责编 山城子、卢兆玉)
  

o网络精品

鸽子,春半
文/心蝶


春已过半,无论怎样绽放
而花影移动,穿越兴衰
去日有金石之影,沿北海路到北海
声音凸起时春弓腰
少年用发烫的手,握住震荡频率
老人诧异间生出青须
清照沉醉不知归路
我掌中的纹理,勾勒出半壁江山

江山承载正史,也承载野史
鸽子站在四通八达的历史路口
我伸出愿望手臂,与它拥有同一梦境
仰望成为这首诗的背景
它欣喜地咕咕咕咕,递出名片
岁月静好,没有杀戮
颔首如诚实的孩子,不骄不躁
庄严肃立,抑或拍打翅膀嫁接春天
灵魂躲在城墙后,化作岩石展开名篇

偶然中走进自然,反证身边的必然
它相信死去族类,在春天一点一点回来
以血肉方式牵挂故园
我承认回来的千古风流人物,被大浪再次淘尽
它把所有暖送来,连同动词
当夕阳抬尸体歌唱,它迷人的笑
晶莹我的心灵。放下偏见
叹息尘世除了雾霭,还有草木之心

归去来兮。春天继续分裂
我藏起生命茫然,与它相视
瞬间缩短半山距离
它决定倒飞,我在天上
它在地下。无关乎人高心高
无关乎有根有据

相信生灵皆为神灵
有一万次风雨,就有一万只鸽子
我走进屋,推开窗户遥望天际
寻找它们的路线。鸽子从此岸飞向彼岸
带回橄榄,菩提,展示过去未来
它在过去死亡
它在未来新生
它踏着尘世风雨,唤醒人们
它把生看成死,死看成生
与风云际会,在缓慢光阴中
高举命运之伞歌唱

它梳头,阳光灿烂
它写诗,用葱茏话题,古老绿意
它用巢确认,东山之东,我们的故乡。用静如死寂的复活,发出声音。为了沉默
它祈祷新生。有死亡同行
它占据上风,把我们留在
越来越高的天空下

本主题由 邓仲祥 于 4 天前 加入精华
   

放飞在西子湖畔的遐思  
  
文/ 张玉书

       春风染绿西湖畔,般般美景入画来。走近西子湖畔,柳绿花红, 到处长满葱绿的诗意。桃树结满细小的花蕾,静静等待粉红的日子。.树上挂着燕子的呢喃,草丛里飞起黄莺的轻唱。蜜蜂彩蝶在馥郁的花香里沉醉。打开蛰伏许久的思绪,拾起一叶枯叶,试探湖水的宁静和温柔,构思西湖的写意。轻轻荡开潋滟的湖水,拨开被雾气包裹的文字,让阳光直抵鲜活的内涵.
  
       人说西湖藏经典,一湖碧水映荷花。驾一叶轻舟,慢慢撑过那古老的桥洞,看到长满沧桑的印记。穿越挤满浮萍的水路。仿佛与洁白的花蕊沟通。撑进了水墨浸染的湖心。涟漪向四周渐渐漫开,我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努力打捞着动感的意象。湖面烟雨迷蒙,水声被小船打开,犁出一条长长的痕迹。水花飞溅,犹如细雨,打湿了视线,似乎听到梅花失落的呻吟,那是凄厉忧郁的音符。那是历史的忧伤。那是古代情书里滑下来的韵律。

       九曲桥上观美景,无限风光水里生。桥体雕刻精美,巧夺天工。寄雄奇于绝伦之里,寓隽秀于精巧之间,阳光灿烂,湖面澄清空明,桥亲切地倚着碧水,曲桥如玉带浮水、桥和水一片空蒙,落霞与孤鹜齐飞,湖水与长天一色。波光潋滟草如丝,一池荷蕊满园香。藤萝蟠结,鱼翔浅底,沙鸥翔集,景色迷人。

       亭台水榭留春梦,一场烟雨正黄昏。一片烟雨朦胧中,我仿佛看到苏东坡和王朝云远去的背影。一把把油纸伞在九曲桥边不停晃动。独自走在小桥上感受那嵌满古典意味的雕栏,恰似走进了戴望舒邂逅女人的雨巷。细雨如丝,串起婉约的诗句,微风吹拂,催生缠绵的思念。站在西子湖畔,烟雨如纱笼罩着静谧的湖面,水边的花草在微波中润湿,我用心倾听着湖水与鸬鹚的对话,水声与鱼儿的共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

        几度梦里寻韵味,原来醉在西湖边。鸟儿归巢的黄昏,我带着久违的情愫,轻轻走进你,用深情的目光注视你丰盈的姿态。皎洁的月光下,读你的美丽,读你的丰盈,读你的典雅,读你的灵秀。留给我一串淡淡的梦,留给我朝霞般的回忆。留给我诗意的遐想。月光浸在湖里,朦胧的倒影摇曳着独特的风景。我也被悄悄融了进去,打捞着与鹅城有关的传说。站在九曲长桥上,我眺望着油画般的风景,任思绪在风中放飞。几千年来,西湖从古河道演绎过来。在寂寞中度过岁月的风雨。在冷落中经历沧海桑田。我以一位诗人的名义,为西湖蛮荒时代的凄厉而忧伤。

        岁月轮回千古意,湖水悠波万年心,西湖的水富有灵气,一种亲切和真实,一种从容和包涵的气度。曾经洗涤了创伤的灵魂,抚慰了一颗滴血的心。在历史的轮回中,让我看到了一位满腹经纶的大文豪淡定的性格,一种远离纠缠和喧嚣的豁达,一种远离权贵纷争的心态。站在西湖畔边,我用鹰的目光,寻找着历史留下的触发点。比如苍老与残缺,寂寞与惆怅。我暂时不去倾听秦淮河灯影里的桨声,不去描述水墨浸染的江南美景。我要打开宋朝的天空,捞起那一轮曾经静静沉睡的月亮。打开深沉厚重的史册,还有苏东坡和文人墨客线装的书稿。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游客,共同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西湖岸边美如画,楼阁深处问沧桑。轻舟荡水,绿水流音,谁在泼墨抒写《明月几时有》淮在湖畔,失声吟诵,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登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谁在吹响清亮的竹笛,引来一群天鹅在空中飞舞,谁在杨柳岸边折叠着鸿雁捎来的情书,撩动一帘幽梦。彩色格子窗里传出的笑语,醉了谁的诗心,醉了谁的画意,醉了谁的构想。醉了谁的黎明,醉了谁的黄昏。灯影静静摇曳着夜色。我没有看到过西湖昔日的阴影,没有感受过那乌篷拥挤的场景,没有看见过桥边的石雕流泪,却是常常看见像荷花一样美丽的女子,用莲花的步履在湖边徘徊的背影。

       十里长堤围古塔,千重帆影点芳洲。西湖,轻轻走近你,你身旁那棵高大的木棉开花了么?那殷红一直在我心里飘拂。我没有奢望,没有幽怨,没有企图。只是希望我诗歌的意象里,不断渗透你的灵异和秀气。曾经在梅花绽放中相遇。如今又在柳絮飘拂的季节重逢。西湖的烟雨,妩媚了鹅城的夜,催生了我的酣梦。催生了我的写意。烟雨迷蒙的黄昏,置身于美妙景色之中,一种久违的温馨和亲切,如一条清澈的溪流,轻轻流进你的怀抱,融进纯净的波光,一起快活,一起晃动,一起沉醉。

       西湖碧荷缀美景,一番感想在心中。微波漫过荷叶,粉红色的花瓣一片洁白。西湖的美丽,洁净的荷花,引发我的联想。我曾经写下一段心情文字,希望写诗的人,把荷花的基因移植到灵魂里,种植在纯净的精神世界。荷花渲染了梦呓,渲染着遐想,渲染着憧憬。我曾经反复追问,呼唤当今的论坛,不要莨莠不分,鱼龙混杂,告诉写诗的人,不要演绎那些古典的沉湎,应该注入新时代的气息,不要只是抒发小我情愫,让正能量不断摄入自己的心灵深处。

       惠风和畅惹人醉,水色山光总有情。远处笛声轻轻飘来,吹皱了平静的水面。我把一绺积淀的思念放进水里,荡出了一条长长的绿色通道,让它走进藕花深处。夜色渐渐迷茫,西湖岸边的树木在摇曳。九曲廊桥在夜色中沉沉入睡,周边的景色渐渐进入朦胧,难道我的心也远了么? 昏黄的灯光里,我轻轻说出,别了百花洲,再见西子湖。


本主题由 阿鹏 于 2017-3-14 14:46 加入精华


跌撞于时间
浙江/冯金斌


时间是逝水,卒读不了自己的美妙。
蜷缩的思想被世人遗忘,
石头里的光,肯定是一部厚厚的佛经,
叩拜的是怀孕的月亮。
风枝上的时钟在诵经。
几个影子在无数的唏嘘里攀爬,
背后的星星,掉进了江湖里,
不忍在波纹里找到了隐秘的真身。
多少倒影还在沉闷着什么?
一次又一次从河水中,骗过放倒的生活。
拼命到了景致中摩擦山村的梦想,
往栈桥上走,是否成为春天的视觉?
四野嫩芽,抱着绿色撒娇,
或从容在大摇大摆的街道上,
绊倒了古老的香火。
草垛里的情节,浑圆荒唐的宗亲,
扯了凸凹咬合的云彩。
只是罪恶,被一阵春风吹拂着。
野径上的人,起伏着自己的做梦。
水面上的空荡,跌撞了旧的白昼与黑夜,
丧失了事物中的诗意。
多少酒味抱着河堤睡觉,扭动的幸福,
只是远处的春日。
一条河在名字里派驻,看起来
像周围的生活和车流,被春秋朗读。

本主题由 中国杏儿2016 于 2017-4-24 20:50 加入精华


雨声是杂乱的

文/卢克勤

每一次出招,或许
都不落俗套。而
声势,便是在一次
又一次的实战中,得以
提升


由小及大,由强转弱
除了实力,仅余
心情。规矩固然意味着
秩序,但偶尔放纵,的确
有助,放飞心情


可以当仁不让,挑战
江湖。也可借助
风势,来一次唱和。甚至
允许残留,燥热的温度
然后,以一树梨花
留白,整个四月


归隐远方的河流,似乎
更懂包容。至少能
耐着性子,听完这显然
毫无章法的唱腔。而一声
犬吠,已无意刺探
所谓,无招胜有招的
底蕴

本主题由 梦里花开 于 2017-4-26 12:52 加入精华


《遇见》
文/晓风拂月

在江南,遇见一场雪
是一种奢侈
遇见茉莉花的白
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假如你是有心人
你就会在一首歌里发现
岁月的枝头依然青枝绿叶
茉莉花也依然开得苍白又仔细

水一样透明的花期里
她不打算香压群芳
而梅雨的心情在江南的风里
忍了又忍,一开口
还是泄露了花为知己者香的心思

本主题由 王美林 于 2017-4-25 22:25 加入精华


回首,已是五千年(外二首)
文/高山松

◎回首,已是五千年

投身到云端,你就可以看到风
正以飞鸟的速度
吹散记忆中的悔恨
再回首,已是五千年
而那个倚着门框看你离去的人
为你预设了大块欲语还休的留白
那个与我度过黄昏的稻草人
始终保持沉默
别怪这个季节太过矜持
那些高过草尖的欲望都在燃烧
还有什么隐情不能表白
你与这个村庄签定的誓约
不多不少
正好五千年

◎遇见李白

你说走进月光才能遇见李白
而月光还在一米之外的秋天里呆着
去年的秋叶都是李白留下的诗签
在风中与一只青鸟跳舞
慢三或者快四
都走不出光阴的悖论
一只松鼠咬碎了诗歌的内核
你只能空腹在人间打坐
成为时代的副产品不是你的错
夕阳轻盈灯火轻盈
让一些故事化整为零
你就有资格
与你所处的时代
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

◎滋养

当没读过圣经的人开始赞美上帝
空虚的鸟笼被哲学填满
你就学会了超脱山水与市井的技巧
无论谎言还是诺言
都是这个世界的虚数
你必须放慢速度
才能实现这两者之间的跨越
练习草叶下的隐身术
你就可以无视太阳与月亮的交接
无视四季更迭和人间冷暖
让你童年的天真与纯粹
裸露在你的身体之外
你就可以带着滋养你的梦幻
迅速撤离现场

2017.4.14
本主题由 中国杏儿2016 于 2017-4-15 17:58 加入精华



  o理论家

关于诗歌的反抒情写作
庄晓明

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中国诗歌是属于这些抒情诗的,是《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挥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是戴望舒的“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自然,这些都是传诵人口的佳作。但当他们读到新诗中的与之风格不同,乃至截然反向的写作时,就诧异了,甚至将之目为非诗,并将新诗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此。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些似乎反抒情的作品,并非凭空出现的怪物,亦非自西方强行移植的结果,伟大的古典诗歌传统中,早已有了大量此类的创作,只是今天得到了更为丰富的发展。
因此,我的这篇文章,试图从古典诗梳理至新诗,来探讨这一愈来愈盛的反抒情写作现象,将它们构成一个传统。需要说明的是,反抒情写作并非反情感写作,因为任何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都会饱含着或显或隐的情感,反抒情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反滥情写作。下面,我就将新诗的反抒情写作划分为叙述性写作,反讽写作,智性写作,冷抒情写作,戏剧对白式写作等五类,并选出相应的古今范本来进行探讨。

1,叙述性写作。
一般而言,抒情的对面是叙事,我之所以采用叙述性写作这个概念,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过去的叙事诗写作中,常常会插入抒情的段落,既谈反抒情写作,总要考虑到某种名正言顺;二是我所言的叙述性写作,不仅仅面向某个人,或某个故事,它还注重着某段经历,某个片断过程的叙述,展开。这种对叙述过程的专注,自然地压缩着抒情因素,甚至将之剔除出去。
相比于西方诗歌,中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令人惊叹地发达,叙事诗却令人叹息地贫瘠,因此叙述性写作可借鉴的资源并不丰厚。然而,这并不丰厚的资源,可借鉴的价值却是非常珍贵,新诗的未来,最能为读者理解并喜爱的,或就以这类传承而来的叙述性写作的诗为主。我们先来看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 《石壕吏》

在新诗的抒情创作占主导的时候,《石壕吏》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能与它亲近的诗人寥寥,评论家们因它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不得不给予“高度”赞扬。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于坚等诗人终于觅得自己的叙述节奏,登上诗坛,开创出新的诗风,《石壕吏》才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意义。
《石壕吏》全诗,似乎是一个新闻式的速写,首句的“暮投石壕村”,即定下全诗的基调,冷静,客观。随后,诗人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有吏夜捉人”的事件,老翁的翻墙而逃,差吏的凶神恶煞,老妇悲苦无奈的诉说,以及事件之后令人窒息的静默,在诗人似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层层展开。诗篇结束的“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依然那么冷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然而,这两句却堪称叙述性写作最伟大的结尾之一,其效果可谓叙述性写作的留白,读者内心的波澜,由此在更深更复杂的层次而荡开。
于坚,是北岛之后的杰出诗人之一,也是当今叙述性写作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零档案》,可谓叙述性写作的巨作。但这里,我想举出当今青年诗人刘年的诗,以表明叙述性写作愈来愈愈广泛深入的影响,以及与传统的互动。在经历了西方各种诗歌流派的洗礼,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艺实验之后,新诗应该有自信和能力认祖归宗了。刘年有一首《鲁迅故居》,诗中相当篇幅的道白,令人联想到《石壕吏》的结构,只是刘年诗中的老妇人,是鲁迅先生早先的夫人朱安,其道白是向着不可捉摸的命运。诗篇结尾的“从鲁迅故居出来/ 直行四百米,就是沈园”,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将一个没有爱情的凄苦了一生的女人,与另一个拥有过爱情却同样凄苦了一生的女人联系在了一起,可谓妙手偶得!刘年另有一首诗《野菊花》,也是叙述性写作的力作,值得与读者分享,它与杜甫的《石壕吏》一样,诗锋指向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日落时分,青石路口
带你的家伙,一对一,生死无悔”
时间,地点,方式,都是我定的

沐浴,更衣,焚香,祭祖,祈祷
菜刀,是妻在超市买的,还登记了身份证
胸口有铁的时候,血,苍凉起来

对手是特种兵出身,拆了王二嫂的店铺
给了补偿,王二嫂说不够
寡妇说不够就是不够,你有法律文书也不够
我话少,第七句过后,就有了这场决斗

青石路口,有九棵枫树,两块巨石
县志载,荆轲曾从这里,西去强秦
野菊,像秋风撒落的金币,一路都是
我选了两朵,放进上衣口袋

天色渐晚。想必她们已经回家
女儿可能在背书,妻,可能在厨房找菜刀
          ——刘年 《野菊花》

《野菊花》叙述的是一次中国式的决斗,诗篇一开始,便是决斗者与对方的决斗相约,冷静,清醒,显示出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强调的“时间,地点,方式,都是我定的”,更显示了决斗者的强悍,主动,他自信是占据正义的一方。在《石壕吏》中,杜甫一直将自己置于一个观察者的位置,而《野菊花》中,刘年直接将自己化入了决斗者的身份。第二节的“沐浴,更衣,焚香,祭祖”等一系列行为的叙述,显示了决斗者的古侠客之风,但随后的“菜刀,是妻在超市买的,还登记了身份证”,则令人意外地告诉读者,这位决斗者并不是真正舞剑如风的侠客,而是不折不扣的一介平民,同时,这一细节还巧妙地透露了决斗者所处的时代及其荒诞。诗的第三节,叙述了决斗的缘由,是中国社会如今司空见惯的因强拆而引起的不公,王二嫂的“寡妇”身份,显示了她的势单力孤,而她所面对的“法律文书”,所有人心知肚明的,是由这个社会的强势者得利者制定的。因此,决斗者行使的是传统的锄强扶弱。但问题是,诗中提醒了他的对手是一个国家培养的“特种兵”,而决斗者自己,只是一介拿菜刀的平民,强弱一目了然。但决斗者仍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青石路口”,诗的第四节,意味深长地插入了决斗场地的介绍,“县志载,荆轲曾从这里,西去强秦”,使这样一个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的决斗,突然获得了一种历史的庄严。而此时的“野菊花”的相伴,象征了决斗者身上的理想色彩。《野菊花》的最不同凡响之处,是它的结尾,按一般的逻辑,该进入残酷的决斗时,诗的视角却突然转换入决斗者此时的家庭场景:他的女儿,正和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背书,试图以此改变命运。他的妻子与往常一样准备晚餐,进入厨房,但她找不到菜刀了——菜刀已被他的丈夫提到了决斗场。读到诗篇的结尾,我们突然明白了,这首诗叙述的其实是一个令人冷彻骨髓的悲剧。
上面所讲的叙述性写作,显然有着叙事的色彩,那么,下面要谈的叙述性写作,则更侧重于某种历程。它往往具体地叙述诗人自己在大自然,或人生中的某次经历,最终顺其自然地到达一种生命的领悟,升华。这种叙述性写作,在古典诗歌的山水类诗中,可常见到,谢灵运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王维的《蓝田山石门精舍》,孟浩然的《寻香山湛上人》等,皆为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我们且看王维的《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3。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这首诗中,王维叙述了自己的一次轻松且有偶然性的游历。落日时分,本是归家的时刻,诗人却乘上一叶轻舟,随性而去,似乎家在山水的那边。他与陶渊明的那位渔人一般,一路奇景的陶醉中,忘了路之远近,只想行到世界的尽处。当前方似乎没有路的时候,却随着水流一转,出现了一个新的天地:几位僧人,居在松荫之下,参禅,诵经,度着逍遥而充盈的日子。这里的一切皆远离俗世,甚至要向诗人打听外面轮转的世事。诗人在这“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的环境住了一夜,感到自己已寻得了人生的“桃源”。但他与陶渊明的渔人一般,无法长久地属于这里,所幸的是,他是一个“醒悟”的渔人,他用心记住了这里的一切,以便下一次的访寻。
王维的这首《蓝田山石门精舍》,常令我联想到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逗留》类的叙述之境,写这类叙述性诗歌的诗人,往往具有哲人的气质,这样他才能具备独特的视角与能力,从自然或生活的某次偶然历程,提炼出一种具有象征的诗意,其给予读者启悟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般抒情诗难以做到的。当代大诗人洛夫,亦有这样一首可媲美王维的《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叙述了诗人在某座山中的一次游历之程:

撑着一把油纸伞
  唱着“三月李子酸”
  众山之中
  我是唯一的一双芒鞋

  啄木鸟 空空
  回声 洞洞
  一棵树在啄痛中回旋而上

  入山
  不见雨
  伞绕着一块青石飞
  那里坐着一个抱头的男子
  看烟蒂成灰

  下山
  仍不见雨
  三粒苦松子
  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
  伸手抓起
  竟是一把鸟声
    ——洛夫 《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

与王维一般,洛夫是乘着一种轻松的“雨兴”进入山中的,只是王维行的是水路,洛夫走的是山路。由“众山之中 / 我是唯一的一双芒鞋 ”,透露了他们都是一样的孤独。万籁俱寂之中,诗人听到了啄木鸟的声音,却是一声声“空空”, “一棵树在啄痛中回旋而上”,意味着一种轮回而无法解脱的时间。第三节的“入山 / 不见雨”,告诉我们,诗人是乘着“雨兴”入山的,却没能寻到他所期待的雨声中的世界。行到穷处的诗人,只得坐在山中的一块青石上,陪着时间的烟蒂一点点成灰。最终,诗人只好“下山”,“仍不见雨”,强调了这次行程的一无所获。然而,就在行程到了尾声的时候,王维的“偶与前山通”的境界意外地降临了,引子是三粒从树上落下的“苦松子”,沿着“路标”,来追赶诗人,挽留诗人。“伸手抓起 / 竟是一把鸟声”,是新诗中的名句,亦使得《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成为古今著名的禅诗之一。松子本在树上,终日与鸟声相伴,所以,它自然有理由成为传递鸟声的使者,这是这句看似“无理”的禅句背后的“理”。松子的落下,是因为到达了它的成熟,正如诗人山中无雨的苦涩之行,当它作为一个历程完成时,总会有命运赐予的鸟声降临。鸟声,本属于山中的树,现在,它竟在诗人手心啁啾,意味着此时的诗人,亦成了山中的一棵树——他终于获得了自己生命的一次超越,此刻,“鸟声”就是“雨声”。

2,反讽写作。
过去的那种单向度的讽喻写作,对于越来越复杂,难以下简单的价值判断的现代社会与生活,已渐渐失去曾有的力量,因此,现代诗人开始更多地采用这种反讽写作,将自己从前台的价值评判者的位置,隐身到反讽的后面。
反讽,是西方现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反讽写作,亦成为后现代写作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然而,要对其进行归类,厘清,不是这篇文章所能为,对于诗歌创作者来说,或许只要掌握这样一个比较好理解的定义即可,就是将两个不相容的意义,放在一首诗中,利用它们的冲突,来表现另一个,或多个意义。虽然反讽写作至后现代方兴盛,但在中国古典诗中,意外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许多著名诗人皆涉猎这方面的创作,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佳作。古典诗歌的主流美学追求含蓄,蕴藉,诗人们在讽喻一个人物或事物时,很多时候并不直接站出来进行说教,评判,而是让一些具有不同属性或价值指向的意象,事物,并置于一首诗中,从而取得鲜明的反讽效果。唐朝诗人李商隐是一位抒情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反讽大家,有不少反讽名篇传世,我们且看他的这首《海上谣》:

桂水寒于江,玉兔秋冷咽。海底觅仙人,香桃如瘦骨。
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借得龙堂宽,晓出揲云发。
刘郎旧香炷,立见茂陵树。云孙帖帖卧秋烟,
上元细字如蚕眠。
          ——李商隐 《海上谣》

《海上谣》是写汉武求仙的诗。仙境,本代表着芸芸众生所向往的极乐世界,一种永恒。然而,李商隐给我们呈现的仙境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仙境所在的南海,却比江水还要寒冷,连习惯了寒冷的玉兔,也在寒气中瑟缩不已。空荡荡的海底,根本就寻觅不到永生的仙人,传说中的仙桃树,就如同枯骨一般。善于舞蹈的紫鸾,也被冻僵了,翅膀上压满了仙境的冰雪,实际上就是被仙境囚禁了。李商隐的这个先知式的告诉我们的仙境,与我们向往中的仙境,落差实在太大了,简直就是另一种的死亡世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畏惧的“仙境”,占据人间最宽敞殿堂的汉武,却意气风发地向这里进发。大概是中了前方那个所谓“仙境”的病毒,时间突然变得荒诞起来,汉武求仙时的香柱还那儿立着,他陵墓上的树竟几乎同时长的又高又大了——多么强烈的不同时间的反讽。但反讽仍在延续,汉武想征服时间,然而,不要说他,连他的一代代子孙都在时间中服服帖帖地进入死亡的秋烟了。只有一样东西还在,就是汉武求仙的秘诀,像蚕儿一样眠在纸上,谁也破解不了它在做着什么永恒的大梦。《海上谣》无疑是一首古典诗中的反讽杰作,甚至它的诗题与内容亦构成了一种反讽。“海上谣”,似乎应是献给蔚蓝的海水,美丽缥缈的仙境的谣曲,但诗中所呈现的仙境的死寂,以及人类求仙的荒诞,却使这首诗成了某种“送葬曲”。
百年新诗中,大诗人痖弦无疑是一位反讽写作大家,他的长诗《深渊》,可谓二十世纪的反讽杰作,诗中的“工作,散步,向坏人致敬,微笑和不朽。/ 为生存而生存,为看云而看云。/ 厚着脸皮占着地球的一部分……”,是新诗中的反讽经典句式。有意思的是,痖弦有一首以反讽写作的《如歌的行板》,亦是来自“谣”的启示。痖弦创作这首诗的1964年,台湾正兴起一股“新民歌”运动,吸引了痖弦的兴趣,催生了这首名作。当然,痖弦把这首诗作取名为“如歌的行板”,应还有另一层深意,痖弦之前,为人们所知的《如歌的行板》,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世界名曲,旋律也是来自民间,抒情,纯粹,高贵,痖弦诗取之以同名,使之刚好与他诗中的这个混乱,平庸,无奈的现代世界,构成了一种反讽。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
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点钟自证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飘起来的谣言之必要。旋转玻璃门
之必要。盘尼西林之必要。暗杀之必要。晚报之必要
穿法兰绒长裤之必要。马票之必要
姑母继承遗产之必要
阳台、海、微笑之必要
懒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
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痖弦 《如歌的行板》

痖弦在他的这首《如歌的行板》中,以他的洞察,睿智,批判,将这个混乱的现代世界的各种浮浅,平庸,无聊,朝生暮死,乃至垃圾一般的事物,现象,与一个显得严肃坚定,一贯指向正面的词语“必要”并置起来,制造出令人深思的反讽效果。或许,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观音”与“罂粟”所代表的两级世界,分裂着,对峙着,却又无奈地在一条“必要”的时间河流里,被一同席卷而去。
反讽写作中,还有一种方式值得关注,就是诗歌文本在发展的过程中,意义突然发生落差,或断裂,而构成反讽效果。李白的《古风(三)》就是这样的一首伟大的反讽之作,由“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雄伟气魄,盖世功业,到求仙的荒诞无稽,再到诗尾的“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构成了一种罕有的,荡人心魄的反讽效果。然而,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民间通俗诗歌,为正统的批评家们所忽略,其实它们中的许多,就可以看作古典诗中的反抒情写作,在文本结构上常有出人意料的地方,它们至少比当今的那种“梨花体”“乌青体”有意思多了。至于那种所谓的“乌青体”,简直就是白痴写作,连基本的阴阳相补的美学都不懂,那种简单如幼儿的语言,是需要另外的出人意料的诗法来补救的。下面,我们且看一首经常被人们拿来开心的唐朝张打油的《咏雪》:

大雪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张打油 《咏雪》

打油诗的开始两句,气势充沛,摆足了架势,似乎要来一曲抒情男高音。顺着这高音,读者有理由相信,在“有朝一日天晴了”之后,会看到一个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世界,即使不能出现嫦娥玉兔之类的身影,也应有高士啸傲而出。然而意外发生了,抒情男高音突然坠落为民间小调,出现了一个世俗的喧闹的人间,为了方便行路,人们纷纷拿着扫帚与锹,去除雪,去破坏那个琼瑶一般的世界。《咏雪》的前后落差所构成的反讽效果,虽有打油味,仍能使人在喷饭一笑之后,思索一些生活与生存的悖论,无奈。
这种由文本发展中的落差,所构成的反讽写作,无疑可以在自由的新诗中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些优秀之作,如于坚的这首《贝多芬纪年》:

十八世纪某月某日/ 晴  西南风三级/ 最高温度二十一度/贝多芬诞生于一张床上/ 十八世纪某月某日/ 一只肥皂盒掉在地下/ 另一只脚走进一只拖鞋/ 莫扎特说/ 留心这个贝多芬/ 他将要轰动世界/ 十八世纪某月某日/ “您好!晚安!”/ “您好!上哪去?”/ 贝多芬第三次失恋/ 十八世纪某月某日/ 拿破仑回到欧洲/ 教皇为皇帝加冕/ 贝多芬患感冒/ 体温三十九度/ 十八世纪某月某日/ 市政府公告/ 尚义街今日修下水道/ 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乐/ 十八世纪某月某日/ 某地一职员病休在家/ 某地一剧院客满/ 贝多芬双耳全聋/ 十八世纪某月某日/ 好天气  供应烤面包/ 一个男子和他老婆上床睡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逝世
                                 ——于坚 《贝多芬纪年》

于坚的这首《贝多芬纪年》,显示了他的精湛的诗艺,独特的诗风。那种由诗歌文本在发展的过程中,意义突然发生落差,断裂,而构成的反讽,在他的的这首诗中,表现的更为丰富,复杂,全诗由七个段落的落差构成,如瀑布层叠,节节泻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史上的伟人,是至高的乐圣,在人们的崇拜中,他的一生的每一时刻,似乎都散发着神圣的光辉。而在《贝多芬纪年》这首诗中,伴随着神圣的贝多芬一生几个重要时刻的,都是一介平民眼中的几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日常事件。惟一似乎显得不同凡响的一段,是“拿破仑回到欧洲/ 教皇为皇帝加冕”,其实,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说,拿破仑的复辟,当皇帝,就是一出闹剧,并因此堕落为贝多芬眼中的“凡夫俗子”。
于坚的诗,虽场景多变,但节奏清晰,语言明快,实无须更多的文本解读,读者的领悟或比评者还多。我只想补充指出的,反讽写作的效果,并非仅局限于指向另一个或多个点的讽喻,它很多时候,还可以引发着另一个或多个方位的启悟,思索,它使得新诗未来的创作,充满了令人期待的可能。

3,智性写作。
诗歌的智性写作,是诗性地对世界,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发现,思索,命名。这种智性写作的诗性,可以以传统要求的形象思维呈现,语言本身的戏剧性,反讽,悖论等,也可以构成一种诗性,乃至纯思维本身的奇妙,独特,亦可以成为重要的诗性。
由于思想长期的封闭,禁锢,智性写作在古典诗歌中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在倒退。我们更多地得到了一些顿悟式的禅诗,一些浅尝辄止的哲理诗,而我理想中的智性之诗,应是从某个现象,或思想之点,深入下去,发展开来,形成一种诗性的思维过程。以这样的要求,即使在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唐宋,这样的作品也不多见,即如诗佛王维,也只有寥寥的《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等能使我一再品析。实际上,寻找古典智性之诗的最好办法,就是回溯,由唐宋回溯至东晋,我们得到了玄言诗。玄言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不高,贬斥的最大理由是抽象,枯燥,这与国人对思维之美的感受能力的贫弱有关,他们更喜欢那种已成了惯性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审美。如今,在世界诗歌的视野中,我们应该对这些被忽视的玄言诗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对于缺乏智性写作传统的中国诗歌来说,玄言诗的出现是非常珍贵的。然而,若要寻觅伟大的智性之诗,我们还要继续回溯,回到先秦,屈原的《天问》,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寓言,皆是高峰。
《天问》是诗,庄子的寓言可当作散文诗,但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诗,有些读者恐怕要感到意外。我一直以为,对意象或意境的营造,是传统诗歌的所擅,现代诗的发展,则要把“思”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这种“思”,不仅是一种诗性思维,更是一种发现,拭净,澄明。为了不妨碍这种“思”的发展,可以更多地采用散文的形式——对于真正的“思”之诗,分行与否并非是决定性的。当代阿根廷诗人安东尼奥•波齐亚的《声音》,不分行,随笔的形式,但我一直以为它们是超一流的现代诗。因此,以现代眼光来观照,《道德经》自可当作智性之诗来赏读,这并不会损它的哲学价值,实更增添了它的光辉。其实,如果把《道德经》分成行,亦可当作一首古奥的纯诗来读:


可道也
非恒道也

可名也
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第一章)

由于面向世界的再度敞开,思想禁锢的被打破,以及形式的自由,新诗的智性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出现复兴。洛夫的长诗《致时间》,就堪称智性写作的杰作,在某种意义上,《致时间》与屈原的《天问》一般,是一次对时间的终结追问。诗人以多重的身份,角色频频出现,对时间的本质,各种形态,侧面,作了丰富而深刻的探讨,不断地寻找,又不断地否定——就在这时间的“远游”中,一个诗性的世界以宏伟的规模与气魄,瑰丽地展开。当代青年诗人胡弦有一首短诗《蝴蝶》,则可谓古老的蝴蝶之思的延续,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新诗在智性写作上的复杂和深度。
            
颤抖的光线簇拥,蝴蝶
从一个深深的地方
浮向明亮的表面:
——一件古老、受罪的遗物,

穿过草丛、藤蔓、痉挛、
非理性——把折痕
一次次抛给空气,使其从茫然中
恢复思考的能力,

翅膀上,繁密的花纹对抗
制造它的线条,有时
叠起身体,不动,像置身于一阵风
刚刚离去的时间中。

当它重新打开,里面是空的
没有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

——那是替不在场的事物
经过我们的蝴蝶,仿佛
已于回声之外的虚无中,获得了
另外的一生
        ——胡弦 《蝴蝶》

诗的第一节,蝴蝶从一个“深深的地方”,蜕变而出,“浮向”我们。“深深的地方”,令人联想到过去漫长的时间中,庄周的蝴蝶所引发的无数的梦,无数的诗篇。然而,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庄子的梦似乎又是无解的,关于存在与虚无,感觉与客观,待到了与西方世界碰撞的现代,才有了深入的思辨。第二节开始,这只蝴蝶似乎欲成为我们视线里的一只现实而普通的蝴蝶,然而,不到一行诗的时间,情况就发生了异常,那只蝶“痉挛”了——似乎它并不适应这日常的存在,而在一种惯性中,又飞入了“非理性”的世界。现代人关注的,不再是蝴蝶美妙舞姿的陶醉,而是它的一展一合中,留给世界的“折痕”。这“折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印迹,一种标志,是我们的思维延伸的凭借。
诗人似乎担心,读者过久地沉浸于玄虚的思维,会感到疲累,第三节中,他又把诗思引到一种视觉效果,那只蝴蝶像一个标本一样置于读者面前,使得我们可以像植物学家一般仔细观察,并细味蝴蝶置于“一阵风”离去后的“静”之境。待第四节,诗人复又进入玄思,这节诗里的“空”,可以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这只蝶就是日常所见的一只普通的蝶,栖于草丛,或藤蔓,当它的蝶翼打开,起飞,现出原来所栖的地方,仍是草丛,或藤蔓,自然不会魔术般出现“想要的东西”;第二种情况的“空”,来自古典哲学,“静则明,明则虚”,现在,蝶翼打开这背后的世界,应现出一种澄明之境,让心灵得到自由的遨游,但现代人的复杂,颓败,已使他无法进入这纯粹之境了,因此,里面的世界对于他自然是“空”;第三种情况的“空”,则是现代人的视线所致,且不说蝶翼后的真实的空无,即使蝶翼本身,在现代人的势利而锐利的目光下,成为一种物质而层层分解,分子,原子,电子,中子,粒子,介子……最终,仍是一个无底的空洞,什么也没有。第五节开始时的破折号——,迟缓了一下诗的节奏,似乎诗思进入了某种艰难的摸索。这一节诗中的关键词,是“在场”。 “在场”,就是要“面向事物本身”,通过“去蔽”,“揭示”,由一种“澄明”而抵达“存在”。如果海德格尔相遇庄子的话,海德格尔的“蝴蝶”之思,与庄子的“蝴蝶”之思,其实刚好是相反的,他就是要去除加于蝴蝶身上的无数的梦,回到蝴蝶本身,回到一种“物自体”的“存在”。海德格尔的“思”与庄子的“思”,虽是反向度的,但其实都是为了到达一个境地——人与艺术的大自由。胡弦作为一个现代东方诗人,在面对这两种“思”时,是有着矛盾与纠结的,至少是在这首诗中。他明白,庄子可以作为一种启示,但要回到庄子是不可能了;而东方人的现世感,要他完全信仰海德格尔的原初的“存在”之光,亦颇有困难。因此,他在存在哲学意义上的选择,就是与蝴蝶一起“经过”,经过庄子,经过海德格尔,经过着那些“梦”与“光”,并在“经过”的“回声”中,获得“另外的一生”。
4,冷抒情写作
冷抒情写作的说法,源自法国后结构主义领袖人物罗兰•巴特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零度写作”曾对中国当代小说和诗歌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风靡一时。但无论是“零度写作”,还是这里所说的“冷抒情写作”,都并非是不要情感,而是要把情感包裹在一种似乎冷冰冰的面貌之下。但比较一番,我觉得“冷抒情写作”的说法,要比“零度写作”更能贴合诗歌创作的本质。在古典诗歌中,那种我们所要反对的滥情其实极少出现,形式的拘束,主语的缺失,都有效地抑制了滥情发展的可能。尤其那些我们熟悉且喜爱的古典诗歌,主体往往以自然意象的转换建筑而成,这就使它天然地具备了某种冷静,客观的外貌。但即使如此,仍时有令人惊异的冷抒情出现,如王维的这首五绝: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这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问”之一,也似乎是最冷静的一“问”。面对思念的故乡的来客,正常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反应当是激动难持,问东问西。而王维只是冷静而平淡地问了一句:“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以至于我们有些怀疑,他是否真的思念故园。然而,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前辈,初唐诗人王绩的的一首五言古诗: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径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菜。
           ——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诗中一口气提了十一个问题,问到亲友、旧居、栽树、建房、种竹、植梅、渠水、石台、园果、林花等,可谓是乡情洋溢,不能自己。或许可以这么说,王维的《杂诗》,其实就是对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的一种反抒情。王维的这冷静而简练的一“问”,实问尽了故乡的思念,人间的情怀,给予读者的诗意空间更为空茫。然而,我们须清楚的是,没有初唐王绩的至情的抒情诗,就没有盛唐王维的至简的反抒情。王维诗发展了王绩诗,但并非是要取代王绩诗,王绩诗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与美学意义,并且构成王维诗魅力的一种背景。我们所谈论的反抒情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继承式的写作,并共同构成一个伟大的传统。
冷抒情在古典诗中往往是不自觉的创作,在新诗中则是越来越自觉的创作,这是对新诗过去过于高温的抒情的一个自然反弹。鲁迅散文诗《野草》中的一些篇章,北岛中后期的一些诗歌,皆堪称冷抒情的经典。当代台湾诗人夏宇有一首短诗《甜蜜的复仇》,也很有特色,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夏宇 《甜蜜的复仇》

王维的诗写乡情,夏宇的诗写爱情,乡情与爱情,是最能打动人类情感世界的两个领域,古今中外皆有大量深情倾诉之作,至今流传人口。王维的乡情之作角度独特,夏宇的爱情之作则别出心裁,它们都是“冷抒情”的佳作。诗有多解,夏宇的这首爱情诗也不例外,但由诗题“甜蜜的复仇”,我们不妨把这首诗看作是抒写一段已离去却又不舍的爱情。对于爱情的背离,作为女性诗人,完全可以来一段美狄亚式的长篇独白,将自己复杂的内心感受尽情倾诉出来。然而,夏宇没有,当然,夏宇也不是美狄亚,她给予的是一种东方式的“复仇”,短短五行,19个字,就将一种复杂且难以言尽的爱情表现了出来,实为冷抒情的高手。
在哲学意义上,“影”与“形”相对,代表着一种精神生活。那么,夏宇诗中的影子,可代表着她曾经的爱情。显然,诗人不舍这一段爱情,她要把它像家庭食品一般地“腌”起来,“风干”,在记忆里永久贮存。难舍的情感,复杂的感受,就用这冷冷的物理性的“腌”,“风干”,令人难忘地表现了出来。但诗人奇诡的想象继续延伸,她还要把这贮存的爱情记忆,留着“老的时候”,“下酒”,仍然没有一丝一毫表面情感的溅出,只有一个衰老者平静的喝酒的形象呈现。然而,这是一杯什么样的“酒”啊!每一位读者自可品出自己的滋味。而由诗句“老的时候”,我们不禁联想到叶芝的那首著名的爱情诗《当你老了》,两首诗的主题,都是离去的爱情。《当你老了》,无疑是一首抒情杰作,“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至今仍感动着无数的读者。那么,夏宇的这杯老了的时候的“酒”,实际上就是叶芝的那首爱情诗篇,夏宇的《甜蜜的复仇》,就是对叶芝的《当你老了》的一种反抒情。

5,戏剧对白式写作
    之所以列入这种似乎熟悉而又少见的戏剧对白式写作,是因为它确实也是有效的反抒情的一种方式。因为在对白中,要对对方的问话作出及时的回应,这就可以以一种戏剧性,来抑制诗中可能发展的抒情因素。然而,无论古今,从事诗剧(我将元杂剧等古典戏曲亦列入诗剧的范畴)创作的诗人很多,这种独立的戏剧对白式诗歌遗憾地少有,但民间的一些智慧性对歌中,时可见到它的身影,新诗中,艾青的《煤的对话》,是稀有的名篇。在我的心目中,它应是一个微型诗剧形式与话剧一般克制的语言风格的结合。
唐代诗人崔颢的《长干行》,可谓古典诗人中少见的戏剧对白式写作,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长干行》颇有民歌遗风,被蘅塘退士选入《唐诗三百首》,我且用戏剧对白体的形式,将前两首重新排列一下:

女子: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男子: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自小不相识。
         ——崔颢 《长干行》
   
青年男女水上的寂寞,渴望的接近,渐生的好感,就通过这简短的水上对白呈现出来。对白中有坦率的自叙,可见的动作,置换的场景,微妙的情感,这些都使得它迥异于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或热烈或缠绵的爱情诗。然而,《长干行》却受到如此普遍的喜爱,以至于有论者把它推为抒情诗中的上品,由此可见,关于何为抒情诗,也是难以有一个清晰的定义的。
文章的最后,我之所以要列入戏剧独白式写作,还缘于这样一个思考,尽管目前尝试戏剧对白体的写作者寥寥,然而,这种类型的写作却拥有着很大的潜能,对于当代显得逼仄的诗境,它可以提供一种疏朗的敞开,而后现代所推崇的反讽,悖论,含混等写作,皆可以在它的戏剧性中从容地展开。当代诗人庄晓明有一首戏剧对白体诗《树影与木影》,可谓作了一些有启示的探索:

(小舞台。尽处挂一轮日。一棵树,一侧躺一截木头。)
树影:太阳要落西了。
木影:它该落了。
树影:我们可以握一会儿手么?
木影:就一会儿。

(随着日移,树影的一角与木影交汇在了一起。)
树影:你的手凉凉的!
木影:什么是凉?
树影:而且愈来愈凉!
木影:我没有温度。

(沉默。)
树影:我好像认识你。
木影:你是谁?
树影:我们曾经是邻居。
木影:我们只是同一肤色。

(一阵风过,树影婆娑摇曳起来。)
树影:来,我们做一个游戏。
木影:一片纸屑在翻滚。
树影:这个游戏你做过的。
木影:纸屑滚到沟里去了。

(日落下,夜色愈来愈浓。)
树影:我感到在浮动。
木影:露气总那么重。
树影:我已在星宇间飞行
木影:我感到在下沉。

(舞台完全入黑暗,偶尔响起几声呓语。)
树影:我们到哪儿了?
木影:一截木头。
树影:我们现在一体了!
木影:一截木头。

关于新诗的反抒情写作,自然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这似乎是一个看不到尽头的进程。实际上,当今的中国诗歌与诗人,无论是写作的思想资源,还是写作的技艺与方式,皆不缺乏,我们的祖先创作自由体的《诗经》的时候,他们能依托什么。当今诗人惟一所缺乏的,是那种寻到自己的诗歌价值皈依时,获得的一种自信而从容的风度——届时,现代诗人们所渴求的境界会自然降临,并与伟大的传统浑然一体。


¤编后(责编  哑榴)
如何深厚写诗的功底

文/ 悬铃木

我在上篇说了功底的构成,这篇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为诗功底深厚起来。

1、如何才能深厚语言功底呢?
我想首先要懂古典的与现代的汉语语法修辞知识。那是汉语言规律的系统总结。语法(是为消极修辞)管着我们按常规说话,管着我们把话说得正确、准确、精确;修辞(专指积极修辞)管着我们把话说得好听、动听、耐听,也就是如何说得生动、形象、活泼、艺术、幽默、细腻、绵密或大气磅礴,丝丝入扣或回肠荡气。
语法知识主要是要懂句子的结构,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它们的搭配和变化。修辞知识要把握起码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排比、排偶、对偶、反复、复沓、回环、顶针、通感、移就、引用、用典、叠词、双关,以及词类的活用。
通晓了这些理论,把握了这些规律,语言就有了规范,有了模本,加之勤于实践,就会熟能生巧,就会化陈出新,就能渐渐地见出功底来。

2、如何才能增强文学功底呢?
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置身到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去,泡一泡,游一游,闭上眼睛体验体验。我们是为汉诗的,应当读一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自然也不排除世界文学史。只读史是不够的,还要读作品。不仅要读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正始诗、东晋田园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词及历代民歌,还要读先秦散文、汉赋、《史记》、唐宋散文八大家、四大文学名著,乃至鲁迅杂文等等。自然是时间不够用,不够用就选读,读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人谈文学修养,不过就是这样多浏览,精彩处就研究研究何以精彩,于是潜移默化,量变到质变,就有了文学修养,就有了文学功底。

3、怎样积累社会知识的功底呢?
我觉得这是个很庞杂的问题。但至少得接触一下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浏览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了解各种宗教信仰等等。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商品形态时期,人人都无法逃离,所以不懂商品经济就无法理解这个社会。与此同时,经济的集中表现,就构成政治,因此不懂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这些政治范畴,也就难以正确理解这个社会。无需说,我们面对这些社会常识还是不可或缺的。有了缺失,就欠了功底。

4、如何得到哲学功底呢?
有一条捷径。如果你在高中阶段没有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那就再自学一遍吧!马克思无疑是个世界级的伟人,他的聪明在于把前辈哲学家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们的合理部分拿来重新组合起来,于是成为囊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实他们研究得很微观,如果单是从宏观研究,我们的老祖宗周公、李冉、庄周早在两千年前就给我们形象地概括出这最一般的规律来了,被现代哲学家们称之为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说朴素,表明简练而原始。原始才是真的东西。不妨读读它们的原著,可以借助于注释嘛!如何才能检验自己是否获得了哲学常识呢?有个简便的方法:用任何一个事物为对象,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看出它所含有的所有哲学原理来;也可以用任何一个哲学原理为衡量,去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正确地解释万事万物。如斯,就是把哲学学到手了。学到手还愁什么功底呢?

5、关于艺术功底的吸纳。
我们平时总爱说诗情画意。诗艺与画艺,实质上是处处相通的。汉诗对应的是国画是书法,外诗对应是油画与雕塑。文学里说的速写、工笔、白描、泼墨、渲染、衬托等手法本来就是绘画的专利,却早就被前人借鉴过来了。相声、戏剧小品艺术,特殊点在于抖包袱。马也有几首诗的包袱抖的特耐读,比赵本山捧腹多了。艺术门类不少,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等等。各门类艺术技法也颇多,了解一些,熏染一些,借鉴一些,于诗的创作无疑是有好处的。

如上我仅从五个方面谈及,并非说只此五个方面。但不论多少方面,功底见出于诗,都是合力的体现。有了功底,诗出就不会浅薄、苍白、浮躁、拖沓、散乱、没重量了。
——2007-5-4于文化村小区
2017/4/26修订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22: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编委,明天白天还可以继续补充一些内容的。谢谢!

点评

感动中…… 兄台辛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9 08:43
发表于 2017-4-29 0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稿。老师辛苦!

点评

天荒老师辛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9 08:43
发表于 2017-4-29 08: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7-4-27 22:40
各位编委,明天白天还可以继续补充一些内容的。谢谢!

感动中……

兄台辛苦!
发表于 2017-4-29 08: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荒老师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