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2|回复: 2

我家的滨州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9 15: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家的滨州情缘
文/山东  四面八方


我的老家在章丘市辛寨乡的辛寨(庄),这个庄大致呈三角形状,其中一个角朝南,另两个角分别朝向东北、西北方向,这个庄在辛寨乡最大,是公社时期的政府驻地,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划分为三个村,从南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辛一村、辛二村和辛三村,三个村各占一角。我的老家就住在辛三村。
辛寨位于辛寨乡的最东北方向,也是整个章丘,乃至济南市的最东北方向,位置非常偏僻。
与辛寨周边接壤的周围,除西南方向以外,绝大部分属于滨州地区。这条跨地区的接壤线,长度约占整条庄外包围线的三分之二。打个比方,如果把与辛寨接壤的滨州属地比作海洋的话,那么,辛寨庄很像济南市区的一座“半岛”。
这不算稀奇,更为奇怪的是,从辛三村如果向北走有个郝家庄;若向西北方向走出大约一里地就有个村庄,名叫丁家,再从丁家继续朝北偏西的方向走出二里多地又是一个村庄叫做程家,郝家庄、丁家和程家都是滨州的。然而,如从丁家正直向北走不足一里地,有个颜家却属于辛寨(济南市)的。颜家的地盘就是一孤岛,被滨州的海洋包围着。这么一来,在济南与滨州的从属地辛寨、颜家与郝家庄、丁家、程家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现代人还真不知这种地域划界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缘,决定了两地的交往密切程度多么的频繁、亲密,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居民,酿就了众多异地情缘。我没做详细的调查研究,估摸着,就辛寨三个村而言,至少也得一半家庭成员,属于济南与滨州两地区的“混血儿”。

我的家里,现在独立成家过日子的有三代人,而每一代都有这种跨越济滨的异地良缘。
我的父母属于第一代。
母亲的娘家,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是滨州地区里八田乡仇家庄,距离辛寨约八里地。
仇家,在周遭附近三五里之内,也算个大庄了吧?听母亲说,姥爷姥娘年轻的时候在这个村里属于能人之列,在城里有商业铺子,赚了银子后回到村里要么置地,要么盖房,是本庄里的土财主。母亲从小生在财主家,当然就能够学文化了。要知道,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农村一般人家的孩子很少有能够读书的,女孩读书更是凤毛麟角。
新中国刚成立那阵儿,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全体国民的文化普及教育,更重视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可是师资太稀罕了,能够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城里还不够呢,乡下更难得了!
那时,像我母亲这样的人简直比现在的高中生都少,被选上了当老师,经过短期的“速师”培训,就在原启东县台子公社当上了小学教师。
大概1956年吧,父亲在烟台一所大学就读,经媒人介绍,与母亲相识,然后相爱,结婚。1957年,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了我这个老大。因为出生时,人还在台子做老师,故给我取乳名“启东”,以作纪念。
我很小的时候,每次都是拽着母亲的衣角去姥姥家,印象中的里程是那么的遥远。直到了我开始念初中,才开始了去姥姥家的独立行走。
从我的村到姥姥家有一个必经之地——辛粱镇(现在称村),属于滨州,两段路程差不多都是四里来路。我经常是推个独轮木车,车上两个粪娄,篓内装些给姥姥家送的东西,一路嘎嘎吱嘎嘎吱。清晨开始走,到了姥姥家已经快晌午了,正好赶上饭食。
那个年代,在章丘、滨州两地接界地带,农村的主要作物好像差不了多少,但是如果在这里的路走长了,也能看出种植作物的侧重是有所不同的。在我们地区还是小麦玉米多于棉花。而进了滨州地带,那棉花一片又一片绝对占优势。到了采摘季节,摘棉花的人群,以生产队为一个团体,低个头,弯着腰,手儿忙上忙下,一片繁忙的景象。
仇家除了种植棉花外,还有个种植习惯,每年的夏季总会取出块小地种些瓜果蔬菜,我姥姥生产队的瓜园,恰好在我路过的道路一侧。
“皇爷(我舅舅),你寨子(辛寨)的外户子(外甥)又来看你了!”看管瓜圆的那位先呼我舅,转过身来再呼我:“来来来,歇会儿!”
我每次都以实为实,随即坐下,果实递过来了。什么甜瓜、面瓜、梢瓜、西瓜等。头几次我还是给什么吃什么。后来熟了,也学会挑剔了。
这种热情,到了初中毕业那阵,因为升高中的原因,我竟然有那么几年很少去姥姥哪儿去了。

前面提到,我姥姥当年是个土财主,我母亲因得益于此而从小得到了文化知识教育,解放后还做了教师。然而,在解放初期确定家庭成分与土改的时候,姥姥被划成了地主,那么多的财产、土地被没收一空。
其实,把田地划分给没有田地的人家去种植,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六十年代那几年,一些运动没完没了,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下,烈火越烧越旺。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城里没有事,乡里瞎闹腾”。姥姥为此付出了身心代价,受了很多罪。害的我舅舅一直找不上媳妇,至今孤家寡人。
受其害不止我的舅舅,我这个外甥竟夜也没逃脱。
1973年,我初中毕业该升高中了。在初中,我的学习成绩在整个级部名列前茅,三好学生奖状年年有。那年代实行的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无论你升什么学,必须是由贫下中农推荐。具体操作就是须有村里出具家庭成员、社会关系证明信,方可升学。当我去大队部开信时被拒,理由很明确: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复杂。
苍天啊!我连参加升高中的考试资格都被剥夺。天天不出门,自个摸眼泪。
很快,本街大娘来了,说是要给我介绍对象。要知道,那个时代农村孩子十五六岁找对象是非常正常的,按老百姓的说法叫趁早沾糊一个。我没这份心情,父母也深知文化教育程度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所在,婉言拒绝了媒婆的提亲,暗暗为我的学业做着另一套打算。
那时父亲在宁阳工作,在朋友的帮助下,去了当时的宁阳十四中学就读高中。一年之后,巧遇设在辛寨的章丘十五中学有了个空位,于是,以转学的名义又回到了本地读完高中。
刚出学校门,媒婆又来了,还是提亲。这回我是无法拒绝了,再考大学是绝对没门,因为我的家庭政治环境是不可能被推荐读大学的。
其实,媒婆提的姑娘就是她的外孙女,姑娘每逢过节什么的经常路过我的门前,我俩早就眼熟,更有趣的是,她就是不足一里地的丁家村人,属于滨州地区。
她既是我的第一个恋人,也是我的最后一个恋人,虽然我在恢复了新的高考制度后,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打拼,先后考上了中专,当了教师,又一次次拿到了大学专科、本科文凭,工作进了城,评上了高级职称,老婆孩子们也随同进城安了家,却也相安无事。我们夫妻俩肯定将会相濡以沫,顺利走完人生的全程。
她为我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现在都建立了各自的小家庭。

2013年春节前,我的女儿从大学读研究生就要毕业,正在找工作。女儿锁定了包括滨州医学院在内的几家单位。
滨医有两个校区,烟台是总校区、滨州是老校区,面试安排在烟台校区。女儿不负期望,在十多人的竞争中,以第一名的身份脱颖而出。由于路途劳累,干脆谢绝了其他的面试。
女儿毕业来报到时,才具体得知滨医的滨州校区还保留两个专业,分别是口腔学院和护理学院,而且滨州的整个护理学院又分在两个校区,多数班级在烟台,还有少量教学班和实习班安排在滨州。而她被安排在了滨州校区。办完手续后,院长亲自陪送,一路轿车,从烟台来到了滨州。
这才是本来的滨州医学院,位于滨城区黄河三路,渤海八路与九路之间。学院大门朝南,路南面对的就是滨医附属医院。
进门后,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教学区,两侧分别是办公楼、口腔学院和护理学院,进门的校容校貌感觉还不错。可是,当绕过教学区,进入后院的居住生活区以后,就有破落的感觉了,院内铺就的水泥路面坑坑洼洼,两侧的树木显得凌乱。树与树之间的空闲处杂草丛生。所谓的教师公寓,其实就是老教师家属楼,进楼的脚下楼梯,看样子不知破损多少年了。
还好,给了个单人间。要上厕所吗,必须出来去公用厕所,厕所内冲水箱不分白昼在自言自语,不管有人使用与否,积累半天发泄一次。
孩子面试的时候去的是新建的烟台校区,没想到这儿的生活、居住条件竟是这般,又加上人生地不熟,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女儿轮到谈婚论嫁了,原打算回到烟台再搞对象,可事情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快,有一位男生走来,也是研究生毕业,就在附属医院工作,体贴入微。每当女儿遇到什么困难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善于担当。他是地地道道的滨州人,家就住在城乡结合部。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订婚、结婚,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小日子不在话下。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他们俩又一次经过自己的继续努力,双双考入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
去年我又去滨州,再次借机会走进难以忘怀的滨医校园,哇塞!眼见的景象简直不敢相认,校容校貌发生了整体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什么布局呀,结构呀等等,已不是这里关心的话题。您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亲自去一趟,近距离观赏。
滨州,可亲可爱的滨州,你与我家三代人结下了不可磨灭的情缘。
发表于 2017-3-9 19:3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好友是滨州的,可惜失去联系了。

点评

只要友情在,就是一种精神财富。对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1 09:5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09: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永清 发表于 2017-3-9 19:30
我有个好友是滨州的,可惜失去联系了。

只要友情在,就是一种精神财富。对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