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0|回复: 4

哑榴·《谈谈“乌鱼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8 2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乌鱼精神”

相信咬紧的,守护的,直到
变成餐桌饕餮的美味

           ——题记

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图案,这就是乌鱼,也叫黑鱼,是水族中的强者,它平时喜欢栖息于水草茂盛或浑浊的水底,当小鱼、小虾等游近时,它便发起突袭将这些小动物吞掉,一条0.5公斤的黑鱼能一口吞下一条二三两重的草鱼或鲤鱼。

黑鱼也叫孝鱼,有个故事说鱼妈妈每次生鱼宝宝的时候,都会失明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鱼妈妈不能觅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母子天性,也许鱼宝宝们一生下来就知道鱼妈妈是为了它们才看不见,如果没有东西吃会饿死的,所以鱼宝宝自己争相游进鱼妈妈的嘴里,直到鱼妈妈复明的时候,她的孩子已经所剩无几了。传说,鱼妈妈会绕着他们住的地方一圈一圈地游,似乎是在祭奠。

取一小青蛙,把鱼钩从青蛙的肛门穿进朝上翻过来。将四肢用线捆起绑在鱼钩上,当发现小黑鱼群时,将青蛙迅速投入水中,并迅速提起二、三次,再投入水中(不动),黑鱼会主动出击,突然咬住,并且不轻易松嘴,这叫咬死食。乌鱼成长十分迅速,肉质珍贵,与其天生野性的凶悍是分不开的。

由此,我想到诗人们不也需要黑鱼这种“咬死食”精神吗?看准的目标就要一口吞掉。当一次错误的判断袭来,依然毫不犹豫的挺身上去——错了也要跳起来咬一口,错了也要错的水落石出,头破血流也要弄明白究竟错在哪里。今日诗坛,诗人们明哲保身,不敢说话,生怕说错了,丢了丑,丢了面子,不敢啃硬骨头,一错再错,到死也不知道究竟错了没有错在哪里,永远只有吃浮游生物的份,永远不能吃到营养丰富的大餐。诗人们是多么需要这种血性的培养啊!

社会亦是如此。当危险袭来的时候,俗世的人们都做了缩头乌龟,没有乌鱼挺身而出便使那可怜的“善良”幼崽遭殃。人们看见那腐化堕落现象犹同遇见污秽之物避而远之,看见那强盗还要蒙上自己的眼睛,直到强盗抢劫了自己还不敢出声,致使不法之徒猖獗。人们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一团混水里,怕惹是生非,生怕多说一句话,惹祸上身,惹火烧身——却不懂得看似没有危险风平浪静的生活恰恰是死水一团,社会的潜规则大行其道,明目张胆欺行霸市,为虎作伥。真理像缩头的乌龟直到被沸水泡死也不曾有怨言。世界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在这里就是“咬死食”的意思,没有横刀立马,操守真理的勇气,活着也只是随波逐流的浮沤和软壳的虾子,一切都毫无希望可言。

乌鱼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最后的“失误”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但乌鱼的后代们依然保持着这种不怕刀山火海善于捕捉战机主动出击的勇气。诗人们则由于害怕吞“咬死食”而对于可口的事物从来不敢主动出击,一次次丧失了辨别真理的机会,这其中的得失何为轻何为重呢?

愿诗歌的湖水里多养几条这样的黑鱼,愿中国诗坛有更多的黑鱼活跃在文学海洋里。没有危机意识的小鱼小虾们,当心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篇题材新颖,文笔舒缓,陈述有序。虽归杂文之列而锋芒内敛,在“哑榴”体中是不多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咬紧的,守护的,直到
变成餐桌饕餮的美味

诗歌也当如此。
发表于 2011-2-9 09: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11-2-9 10: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想到诗人们不也需要黑鱼这种“咬死食”精神吗?看准的目标就要一口吞掉。当一次错误的判断袭来,依然毫不犹豫的挺身上去——错了也要跳起来咬一口,错了也要错的水落石出,头破血流也要弄明白究竟错在哪里。今日诗坛,诗人们明哲保身,不敢说话,生怕说错了,丢了丑,丢了面子,不敢啃硬骨头,一错再错,到死也不知道究竟错了没有错在哪里,永远只有吃浮游生物的份,永远不能吃到营养丰富的大餐。诗人们是多么需要这种血性的培养啊!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